书城政治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
36158900000015

第15章 同僚对手

威廉·罗杰斯和尼克松是老朋友,但不亲密。1952年,尼克松竞选副总统时,罗杰斯出过力,他还把尼克松从竞选经费丑闻中解救出来。尼克松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一败涂地后,来到曼哈顿当律师,被共和党权贵拒之门外,又是罗杰斯把他接纳到自己的名人圈里。

罗杰斯相貌堂堂,温和中带有几分傲慢,对尼克松总是一副降格相交的味道,这叫尼克松充满了妒忌和怨忿。

有人说尼克松内心深处是为了羞辱罗杰斯,才请他担任自己的下属——国务卿。

基辛格成了尼克松为达到此目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我为自己有高超的学问而过于骄傲自信,罗杰斯则过于强调他的官僚特权,因而两人都不能做到豁达大度。”基辛格曾这样说过。

他俩之间很快爆发了一场权力之争。罗杰斯作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对具体案例有着精辟的分析能力,但他对全局缺乏战略意识,并且在外交事务上是个生手,这正中尼克松的下怀,因为他想把对外政策制定权从国务院夺到白宫手里。因此,基辛格对罗杰斯的蔑视可谓与日俱增。

在戴维营,基辛格像着了魔似的逢人就说罗杰斯如何懒惰、无能,不配当国务卿,尼克松对此不置可否,他喜欢下属之间勾心斗角。

但很快,基辛格对罗杰斯的那股子疯狂劲儿叫尼克松也受不了,他命令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国内事务助理约翰·埃尔希曼、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组成了一个“亨利协调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在米切尔租来的小平房里举行。尼克松希望一个轻松、非正式的环境能帮基辛格平静下来,他也能借此摆脱基辛格在罗杰斯问题上的纠缠。

基辛格带着一份打印好的宣言来参加会议,宣称罗杰斯不经过白宫(基辛格本人)不得发表演说,基辛格有权不经过罗杰斯直接与其下属会晤等等,然后开始数落罗杰斯的不是。米切尔点头答应找罗杰斯谈谈,但实际上什么也没做。

此类协调会以后还在继续,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只是为了让总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听基辛格对罗杰斯的抱怨。

基辛格就罗杰斯一事甚至以辞职相威胁,“如果你不干了,你再也接不到漂亮女人的电话,你魅力的秘密就在于你的权势。”有人说。

“你说得对,这可是巨大的牺牲。”盛怒中的基辛格仍不忘幽默。

基辛格同国防部长梅尔文·莱尔德的对垒更有趣。莱尔德在政界混了多年,在国会有许多熟人,并且不像罗杰斯,他深谙国防业务。基辛格发现他与莱尔德之间的纠葛更富有挑战性,而不是令人更疯狂。

莱尔德的地位是宪法授权予他制定国防政策,他没有必要听从一位总统助理的命令。罗杰斯在对外政策上同他想法一致,但莱尔德知道怎样将政策付诸实施,并且他在国会的势力帮他巩固了地位。有时候,他去参加白宫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时,当场表态同意他们的观点,私下又说赞同基辛格的保留意见,等他到他的国会朋友面前才真正表明自己的立场。在狡诈和玩弄权术方面,莱尔德与基辛格势均力敌。

1971年,基辛格想用国家安全委员会中的国防计划检查委员会来调控国防部的预算。莱尔德表面同意,但把会议时间不断推迟,并呈上一份混乱不堪的报告,迫使基辛格命令自己的助理重写,导致时间一再拖延,3月份决定的事到8月份还未召开会议。在此期间,莱尔德拟定了三份不同的预算计划,一份给国家安全委员会,一份给参谋长联席会议,一份给了自己的国会朋友。到这个份儿上,基辛格只得放弃原来的打算。“这是政府里最狡诈的人。”尼克松眨着眼说。

尼克松和基辛格对泄密一事最神经质,可莱尔德就是一位泄密能手。他反对1970年的入侵柬埔寨,便向《纽约时报》泄密,他曾命令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得在未征得国防部同意的情况下为基辛格提供军事方案。为了防止莱尔德的泄密,基辛格对莱尔德实行消息封锁,但他没料到,国家安全委员会内部就有莱尔德的密探,莱尔德用四星上将的允诺,换得了那人的合作。

基辛格的一切活动都未逃过莱尔德的耳目,包括基辛格的秘密之最:与北越的巴黎和谈与中国之行。基辛格的幕后途径瞒不过莱尔德,中央情报局对基辛格了解的情况,莱尔德心里有数;中央情报局不知道的,莱尔德都知道,连替白宫建立电话系统的美国军事通讯局也为莱尔德提供情报。莱尔德了解尼克松和基辛格的直接对话,对此,基辛格一直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