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没有回头箭
34802000000067

第67章 要像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那样,

打破高干待遇终身制

共产党立党、执政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自身不追求特殊的利益,而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建立廉价政府。多少年来,马克思、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如“无产阶级政权下的公职人员,应当一律实行低薪制”,“建设廉价政府”等,一直是人们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标志。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实践中,作出了艰苦的探索和努力,也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经验。

然而,目前我国在高级干部待遇方面存在的事实上的终身制,应该说不仅不符合共产党的这一宗旨,而且也越来越引起公众的不满,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这几年人们普遍对我国政府管理活动中的行政管理费居高不下而多有议论,殊不知,这种现象的后面既有包括“公车改革”这样涉及众多官员“切身利益”的“制度设计障碍”,也有在“既定”的高级干部待遇终身制制度安排下,高级干部人数随着党政机构、城市、大学的“升格”快速增加,已经离退休的高级干部仍然享受在职待遇等有关。试想,只要有关部门任命一位副部级或者相关级别的官员(包括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所配置的办公设施、住房、车辆、秘书等,都需要国家财政拿钱、兑现。有文章说,一位新提任部级官员的任命,意味着财政立马要拿出150万元。这种现象已经给国家的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果对那些已经离退休的高级干部,仍然不加区别地都保留在职期间的待遇,如专车、秘书、医疗等,国家财政必将不堪重负。目前社会上人们议论颇多的每年数十万官员住高干病房,花费大量公费医疗费用,退休高级干部在各地视察、走动给地方造成接待的压力,遍及全国的高档政府接待设施的建设等,几乎都与我们不合理的干部待遇制度有关。从这个意义

上说,改革高级干部待遇终身制的问题,已经显得十分紧迫。

其实,高级干部待遇终身制的负面影响,决不仅仅体现在国家的财政负担,还有更为深刻的方面。就是这种制度本身继续在强化社会的官本位意识、权力意识和特权意识,对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制度障碍,也成为权钱交易、官商勾结、买官卖官、腐败难以遏制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认真分析这几年被揭发出的腐败高官,就会发现,大搞权钱交易,纵容子女、配偶利用权力、影响力经商发财,甚至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包养情妇,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腐败官员之所以能够易如反掌,除了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员的权力、特权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和“市场”。这种现象不仅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利于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而且与民间存在的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也形成了鲜明反差,从而加剧了干群的紧张关系,助长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

基于此,笔者认为,要把打破高级干部待遇终身制的问题,像打破领导职务终身制那样严肃对待,下决心改革,决不可掉以轻心。这就是说,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废除高级干部待遇的终身制问题,要区别情况,不同对待,像当年制定不同革命时期的干部待遇那样,确定高干的待遇,进而完善整个干部退休制度,并进行相应的立法,使我国包括高干在内的国家公职人员的待遇管理纳入法制轨道。这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善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