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信念力
34800100000056

第56章 “天然兴趣”使他锒铛入狱

真正意义上的罪犯首先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心中有犯罪动机。也就是说,在恶行实施之前,犯罪过程已经在罪犯的心中演练了无数次。

有一个在纽约许多监狱服过刑的犯人曾经坦白地说,他从未想过会成为罪犯。但是他对那些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具有天然的兴趣,并有一种付之于行动的莫名冲动。例如,当他路过一位富翁的豪宅时,便不由自主地想出了晚间进入该豪宅的各种方法,并最终进行了尝试——当所有人都熟睡之时,他在不同的房间里走动而不会惊动任何人。每次这样做的时候,他都为此获得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好像做了一件值得称赞的美事。实际上,他的行为并不是为了盗窃财物,而是为了满足冒险的欲望。由于他的这些行为事先都经过了自己的苦思冥想,以至于到后来做这些事已经完全成为了他的内在需求,简言之,他上瘾了。当他第一次被警察逮捕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成了一名罪犯。

这件事让我们懂得:如果在心中藏着一个错误的暗示,那将是多么危险啊!这个暗示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在意识到它之前我们就已经按照它的指示去行动了。

据说,专业的窃贼会在作案之前把各种细节在心中演习许多遍。他们会想出最巧妙的方法进入选好的地点,满足所需而不会被人察觉,这些都是错误暗示起到的作用。

罪犯们总是策划着如何作案,以至于在发觉自己行为不正常之前,他们的作案计划甚至已经实施了若干次。由于犯罪暗示在罪犯心中长久地发挥着作用,这些暗示便渐渐地被融入到了生命之中,成为生命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乃至罪犯们在发现自己已经成了阶下囚时,对这种结果感到非常震惊。

在第一次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行为时,罪犯中的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进行犯罪活动,但是犯罪暗示确实已经发挥作用很久了。

你能想象得到怀疑性的暗示对纯洁灵魂的巨大影响吗?例如,当你的老板始终对你不信任时,你的反应会是什么?来自他人长期的不信任,确实会让你真的变得不再诚实可靠。第一次怀疑一个人可能会使其变得有些不诚实,而长期地、屡次地怀疑一个人则会真的把他变成盗贼。谚语说得好:“有什么样的定位就有什么样的行动瞄准这个定位。”这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无数次地验证了。在还没取得确凿证据之前就去怀疑一个人的确是残忍至极。他人的精神和人格是神圣的,缺乏证据你就没有权利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就是因为受到别人的莫名怀疑和歧视而终日沮丧消沉,一蹶不振。如同你不想被别人轻易怀疑一样,我们也不要轻易怀疑别人。

世界上有许多人无论走到哪里,就把恐惧、怀疑和失败者的思维带到哪里;它们在心灵中扎根,让这些人的心灵失去了应得的快乐和自信,更谈不上成功了。

由于别人的无端怀疑,我们遭受苦痛和失落,并且真的变成了别人所认为的那个样子,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极度的人生悲剧!也许总有一天,我们会对犯了错误的人多一些同情,因为我们知道人类的心灵是多么容易受到他人无端怀疑的影响。

有许多因为小过失而被逮入监狱的青少年,在服刑期间受监狱里犯罪团伙的影响而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罪犯。因为在服刑期间,他们与善良的东西隔绝,甚至连一本好书都读不到。正是由于反复的犯罪暗示已经在心中扎下了根,他们被改造得甚至有了病态的犯罪心理。大胆设想一下,如果他们不是被关在黑暗丑恶的牢狱之中,而是置身明亮美丽的乡村大农场,那里满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再辅之以循循善诱的教导,大多数有过失的青少年都是可以被教育好的。现实情况恰恰相反,面对监狱的铁窗,一想到自己被隔绝于自己深爱的正常的人类世界之外,失去了亲情友情,丢掉了理想抱负,所有正面的感召都被夺走,这一切怎么会不令他(她)沮丧不已?结果,他们变得毫无斗志,以至于很快就接受了周围那反反复复的犯罪暗示,对自己的罪犯定位变得根深蒂固,真正沦为难以医治的铁杆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