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参悟哲理:障碍心灵沟通
34798000000001

第1章 为什么走不出沙漠

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它依傍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据说他们不是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用手语同当地人交谈,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要转回到这个地方来。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莱文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去。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感到非常纳闷,最后他决定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准备了能用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设备,只拉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 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 不出大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智慧维生素

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有时是很悲哀的。这就是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的原因之一:形势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关注这些变化并调整自己的行为,一成不变僵化呆板的观念将带来毫无生机的局面。启悟茶

有只乌鸦,口渴极了,可是附近没有水,只有一只被小孩丢弃的长颈小瓶,里面盛有半瓶雨水。乌鸦伸过嘴去,可是瓶口很小,瓶颈很长,它喝不到。于是乌鸦想了一个办法,把一颗颗小石子投进瓶里,这样,瓶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很轻松地喝到了水。

这件事,后来被寓言大师伊索写进了寓言,传遍了全世界,乌鸦也因此出了名,自然扬扬得意。

这只乌鸦是个有名的旅游爱好者。有一次,它飞到一个村庄去看热闹,这儿正发生干旱,溪水完全干了,田里裂开了缝。它渴极了,可是四处找不到水喝。忽然,它在村子后面发现了一口井,低头往里面一看,井口小,井很深,但井底有水,模模糊糊地映照出它站在井台上的身影。

它试着想飞下去,可几次都碰到井壁上,眼冒金星,只好又回到井台上来。

忽然,它想到自己曾经“投石入瓶喝水”的光荣事迹,不禁高兴地叫道:“呱!呱!我怎么把这经验忘了?”

于是它衔来一颗颗石子,都投到了水井里,谁知投了半天,井水仍然没有上来,树上的喜鹊说:“喳喳!乌鸦先生,您别忙了,这是水井,不是您原先的那个长颈瓶子,怎么还是用那个老办法呢?喳喳!”

“你懂什么?呱呱!”乌鸦不屑地斜了喜鹊一眼,“我的方法是经过专家鉴定的,上过寓言家的书本,到哪里都可以用,放之四海而皆准,怎么会‘老’呢?呱!呱!”

乌鸦继续向井里投石子……

那结果可想而知了。

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缺少的不是能力和努力,而是正确的指导方向、明确的目标以及科学的认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