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4425800000015

第15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确立,不仅关系到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的确立,也关系到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确立。从中国几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来看,凡是能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时,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相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遭受挫折。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面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当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对现阶段主要矛盾的这一判断基本上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这一正确认识后来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1957年以后,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从而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乃至“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的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纠正了对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回答了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问题。他指出:“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由于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影响,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我国仍将在一定的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邓小平一直强调,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绝不能因此动摇和改变中国共产党对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的科学判断,绝不能因此而干扰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党的十六大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只有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基本路线又称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一定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确定的途径和道路的总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制定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正确认识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和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行动纲领。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我们的生产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981年,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表述。《决议》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是,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邓小平在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且,邓小平在1978年以来不断强调实行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这样,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已经逐步形成。1985年,邓小平又进一步指出:“我们拨乱反正,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从而开始将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联系起来。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思路,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思想,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明确的概括,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出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将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共产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它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全面的现代化。“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两个基本点之一,回答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是另一个基本点,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两个基本点”提供了物质基础、实践经验和实践场所;“两个基本点”中的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动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国各族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和基本方针。“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经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地位,是历史和逻辑的结论,是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结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非出现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在其他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这个中心。经济建设不搞上去,其他建设也搞不好,实现现代化就会完全落空。其他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和促进中心工作,不能干扰和离开这个中心,不能另立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工作。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政治保证作用;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两者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来谈改革开放,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改革开放就不能顺利进行;离开改革开放来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与时俱进,四项基本原则就可能变成僵化的教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都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绝不能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