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青春映沃土
342579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促进农村发展和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的一个双赢战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迫切需要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界的新农村建设者。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不仅充实了新农材建设的“人才库”,促进了农村软实力提升,也形成了良好的基层党政干部培养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

近年来,长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把做好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作为提升大学生村官队伍素质、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抓紧、抓实、抓好。2011年6月,长乐市与福建农林大学在第九届“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正式签订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福建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在全国率先开展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的相关培训工作。

共建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年轻一代。选聘大学生村官深入基层,是为了让他们更好更全面地熟悉“三农”。而今,长乐市依托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采取“学生走下去,老师请进来”的方式,通过理论培训、实践指导、项目对接,力求让每一位大学生村官掌握一技之长,服务广大群众,进而拉近了村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二是服务基层建设。近年来,长乐市先后在农村基层推广“12580”创先争优为民服务模式、党员连心卡等制度,在这过程中,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村官听民声、解民难、办民事,让大学生村官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

一年来,在福建农林大学下派的陈力予和刘键政两位同志的努力下,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独树一帜,开拓进取,通过建立挂职联系制度、举办村官培训课程、开展征文系列活动、设立共建实践基地、形成一村一基地等方式,积极发挥培训基地的服务功能,力求将自身打造成为在职大学生村官、在校大学生“准村官”以及村官与“准村官”两者之间交流、学习和实践的平台,有效提升了长乐市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素养和工作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在校大学生“准村官”的意志品质。当前,陈力予和刘键政两位同志在总结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一年来的工作思考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访谈征集长乐市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践与思考,编写《青春映沃土——2011~2012年长乐市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发展报告》一书。这对于长乐市和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更好地展示成效、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推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一步,希望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继续积极抢抓海西发展机遇,以2012年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三服务”活动为契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地示范作用,进一步完善培训基地建设,深入开展村官课程培训,实施对口支援与项目共建,进一步突出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的服务功能,持续深化校地共建活动,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岗发挥作用,引导培养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中共福州市委常委

中共长乐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