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竞技重生之篮球鬼才
3391800000002

第2章 甲申年

公元2004,甲申年入冬。

浙江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的档案室内几个文员重新入库核对整理了一遍各运动队青年梯队的教练员,运动员名单。

编号02004123456,姓名:刘斌,性别:男,出生日期:1988.10.20,运动项目:篮球。

不同于其他国家,在中国体育即国家机关体制的一部分。你很难将那些登记在民政局旗下的各运动协会和体育总局区分开。

体育总局成立于1998年,是隶属于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掌控着这个国家所有的体育资源,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范围。

共和国的第一任体育局局长叫伍绍祖,少将军衔,2012年9月18日辞世。

它的前身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的同时组建运动队参加外事活动即参加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运动比赛。

第一任的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的主任叫贺云卿,名龙。

现在的人无法想象对于当时国人来说一些国际比赛的冠军有多么的重要,在那个时代世界冠军就等于国家英雄,甚至可以说是民族英雄,因为他们击碎了一个叫东亚病夫的称号,所以乒乓球在中国体坛拥有的历史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共和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叫容国团。

知道为什么CCAV5总是有播不完的乒乓球比赛吗?因为在当时的乒乓球风潮中培养了一大批乒乓球爱好者,而在这些爱好者中不缺乏以后能够站在共和国顶端的人物,比如胡总。

体育除了带给国人一种荣誉感外,在当时还承担了一些非常微妙的外交责任,比如非常经典的乒乓外交或者不为人所知的篮球外交。

刚开始新中国的体育并非像后世这般体教分离完全搞得不在一个系统,要知道苏联都没有这样搞,苏联建立的体制是在各地新办体育专业的学校然后让那些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内接受专业的体育训练,注意是课余时间。除那些要代表国家出战的运动员会被集中训练外,大多数在本国的青少年运动员还是需要接受很正规的文化课程和苏联独特的军事课程,除了要接受严苛的体育训练外和其他大多数苏联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刚开始我们也是这样搞的,文化课不是很多,业余时间可以进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在体育方面有特定才能的人可以在业余时间直接接受免费的体育培训,有成绩了就可以直接进体育大队,开始计算工龄。当然在那些乡村小镇和那些偏远山区是无法做到的,大多数这些地方的成年人都在集体劳动和接受几个识字分子的扫盲课,小孩都在田地上乱跑或者山上乱跑要么是去简陋的教室上学。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体教分离的呢?在特殊时期,民用资源匮乏,思想战线混乱,社会支离破碎的时候,当教室被砸,老师被打,全国上下都陷入到一片思想风暴当中的时候,唯独军队,外交部和体育系统需要正常工作。

军队需要保家卫国对峙北极熊,外交部需要继续干活不然全世界都不知道还有没有中国这个国家,好不容易建立的国际外交关系都要玩完,体育系统要保障一些出访比赛,参加什么友好运动会之类没有对新中国进行封杀的出外体育比赛。没有出访比赛任务的运动队那就下工厂,下乡接受工农朋友的指点。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体育部门逐步退离社会的教育系统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独立的人才选拔教育机制,那就是在各地挖潜,看见一个个子高的直接拉进篮球队,排球队,看见跑得快的就拉进来随便练什么,看见几个小孩捣蛋鬼直接塞进体操队训,看见关系户要塞人拿了好处甭管你有没有运动天赋,卧槽就是往死里练,你以为能够吃上肉是白给你吃的啊!!要成绩,要成绩,要成绩!!!

有成绩才能够生存好,有成绩物质待遇才能好,没成绩只能管顿饭还不见得吃得饱。

但对比当时的环境,这种每天三顿饭菜,有时候出外比赛吃上肉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结束特殊时期那些能够出外比赛成绩出色的运动员还能够买些东西回去。

一些比赛是有奖金的,那可是宝贵的外汇,除了上交的绝大部分钱外,还有一点钱,领导们很人性化的留给你买点小礼品回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导和运动员们都变得有钱了,当然很多人都变得比过去有钱了,体育也变得更加商业化。政治情节也越来越低,老大的苏联帝国都解体了,什么社会主义阵营,什么资本主义阵容的对抗,早就被很多人淡忘了。社会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进步,舆论环境也变得比过去宽松了很多,所以在以前被当成英雄的体育运动员们,被很多人骂成了糟蹋纳税人钱的一群人,高喊打破举国体制的人大有人在。

可这些人绝对不会想到,当共和国成立的那天起,体育承载的东西本身就要远远大于体育竞技本身应该承载的东西,举国体制本身来说就是战争机制。

因为从刚开始这套东西的执行者大多数是从军队系统退出来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一直荣耀即胜利,如果任务被很好的完成,为什么不把这些胜利一直保持下去?要知道全中国的声音不只是那些比较蛋疼的网民还有很多人需要金牌的荣光带给他们内心的满足和骄傲。

只要还有金牌带来的自豪感,那么这个制度就不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很多人要吃这饭。无非就是国家投入的多少问题,但有体育彩票这个拥有庞大彩民群体的基金作为资金的保障,让个别强势项目一直处于强势还是能够做得到的,有成绩一切都好说。加上一些运动队的商业开发和运动员自身的价值,只要国家体育总局还在,继续握有大义,不管国家财政投入的钱有多少,依然可以保证这个机制的正常运营。

特别是那些了解这个系统的人来说,不管外界怎么看待,能够进入这个体制工作还算一份不错的职业。

当然对于那些读书好的或者经济头脑好的亦或者拥有不错人际关系网的人来说自然不屑在这体育系统内混饭吃。

在体育系统混得好又怎么样?能够影响到国家决策吗?能够上福布斯吗?能够走到那里就牛叉到哪里吗?

能吗?

“只是分工不同,革命不分高低贵贱。你们到底懂不懂这个国?在体育系统混的好也是能够捞个中.央.候.补.委.员当当的,积累的人脉关系更不是那些爆发户或者那些只能在省内城市里认为自己很牛叉的二线衙内能够比拟的。如果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当好一名出色的职业运动员,一年赚上几千万,甚至几个亿RMB还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老子还是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