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比较研究
33671500000024

第24章 毛泽东邓小平民族共同繁荣理论研究(2)

一个长期封闭的中国在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缺少发展现代经济经验的情况下,如何有能力迅速同新老经济列强竞争呢?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集中有限的力量,对一些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实行特殊的政策,从而汇聚资金、技术、人才,探索发展现代经济的经验和方法,促使这些地区先发展起来,使它们有能力迅速同外国竞争,最终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这就是邓小平提出的“经济特区”政策。1979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出口特区,1980年5月改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经济所有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的多元结构;经济活动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予以优惠和方便,特区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1984年5月,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经济特区,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作用。

在对沿海地区实行倾斜和特殊政策以后,我国东部地区迅速崛起,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快速拉大。对此有些人产生疑惑和不解。但如果不在沿海地区实行率先发展的政策,就会延缓我国经济的起飞时间和发展速度,从全局而言更为不利。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沿海如何帮助内地,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由沿海一个省包下内地一个省或两个省,也不要一下子负担太重,开始时可以做某些技术转让。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主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邓小平同强调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那么,梯次推进战略及其政策对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首先,邓小平这一战略是从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角度制定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划,是实现经济腾飞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其主要目的是集中有限的国力,使得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地区快速发展起来,积累发展经验,在短时间内增强经济实力,最终为全国的相对均衡发展创造物质条件和市场条件。因此,国家倾力扶持沿海地区的发展根本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也不是不重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个别人对此的疑惑和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其次,中国的不平衡发展要存在一定的时期。邓小平认为,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但这并不等于在20世纪末就能实现相对平衡发展,而是说“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将在较长时期存在,对此,西部民族地区应予充分的理解,以全局为重,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重。第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各民族的最终目标。因此,待东部沿海地区崛起以后,整体国家的经济实力就会大大加强,国家就有能力为西部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邓小平指出,那时国家才有可能让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多上交利税和技术转让,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到那时,国家更有可能对西部民族地区(包括中部民族地区)采取减税、放宽贷款条件、适当降低企业上市条件、投资优惠、设立经济分工区、调整资源开发权限范围等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发展目标。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邓小平发展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1975年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1988年9月指出:“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为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理论切中要害,意义深远。现在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阶段,传统工业的生产能力基本饱和,市场份额多被瓜分,发展空间相对狭小。我国目前的情况也是如此,传统工业已处于过剩状态,相应地出现了买方市场的特征。因此,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靠原有的落后的传统工业,也不能靠东部传统工业的西移,而要靠发展知识经济来推动。用知识经济推动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经济的确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落后,民族文化素质也相对较低,不利于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经济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还需要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管理人才,同时还需要高素质的消费主体,所以,没有教育的超前投入与发展是无法满足这一条件的。其二,要建立完善的科技人才培养体制和使用机制,不仅要多培养适合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还要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使得科技人才能够长期留在民族地区工作。其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是一种概括的说法,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一个过程,所以科研规划一定要科学,量力而行,集中资金和科研力量开发符合民族地区发展的项目,避免人才和资金的浪费。其四,知识经济不仅仅指信息、微电子、计算机、生物、航天等高科技产业,加重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也属于知识经济的范畴。民族地区在发展产业时应避免与东部形成重复建设,避免恶性竞争,而应该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在资源开发和利用、农牧业及其高附加值产品、生态及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增加科技投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知识经济体系,推动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为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邓小平关于市场与计划的辩证关系的论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为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做出了伟大贡献,也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认识到:“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1985年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1992年邓小平又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关于市场与计划辩证关系的论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扫清了障碍。那么,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辩证关系的发展理论,对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

在民族地区发展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基本政策。市场经济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由于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不牢固,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在同东部的市场竞争中存在不平等因素。首先市场竞争的条件不同。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的发展水平和阶段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和差异。其次,由于我国采取扶持东部沿海优先发展的政策,东西部的发展差距比较明显,市场经济竞争的起点不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基础本来就比较雄厚,国家为了使这些地区超常规地高速发展,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倾斜和扶持,发展优势得到了强化,而民族地区本身的发展基础就很薄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市场竞争结果必然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发展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符合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事实已经完全证明,单纯的计划经济弊端十分明显,生产效率低下,产销严重脱节,人力和财力严重浪费。从世界发展看,还没有哪一个国家依靠计划经济获得成功。所以,在民族地区发展市场经济是大势所趋。但正如前文所说,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明显,如果完全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竞争,西部根本不可能赶上东部地区,两者的发展差距只能越来越大。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和平衡发展的目标,就要用计划手段进行调控,对民族地区的发展予以倾斜。邓小平提出东部多交点税,在技术上帮助西部地区。国家还可以对民族地区实施减税政策,资源开发权限也可作一些调整,还可以对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产业采取保护政策,设立产业分工区,增强其竞争力,限制分工区外同类产业的发展。

总之,民族地区发展市场经济是其进入发达地区行列的最主要途径,但由于历史与现实条件的制约,完全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进行竞争,民族地区不可能成功,必须采取非市场的调控手段,也就是计划经济的手段进行调控,民族地区才能最终赶上东部地区。以市场经济为主导,辅之以计划的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控,是最佳选择,而任何偏颇的做法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五)创造精神与冒险精神和加速发展理论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