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群英录
3365800000004

第4章 父子同征战事起

江夏城对岸十里外的密林之中,不知何时已搭建起了数百军帐,而在中央位置那顶最大的主帅军帐中,此时已坐数人,正在商讨着军机要务。

孙策开口道:“诸位,我江东大业之第一步即将迈出,战事将起,吾愿闻诸位良策。”

鲁肃闻言,率先答道:“主公只怕是多此一问了,公瑾才智超群,早已佈下这瞒天过海,暗渡陈仓之计,如今妙计已见效果,吾等只有依计行事,故作模样之份了。”

鲁肃,字子敬,三十有几,临淮东川人士,虽生性忠厚,然则胸怀韬略,腹隐机谋。周瑜临行数日前,特为孙策极力举荐的谋臣。

孙策见鲁肃表情如此之淡定,便猜其必有良言藏胸,于是故作嗔怒道:“子敬莫要过谦,汝之智谋,公瑾早已告知于吾,又经多日相处,吾亦深感认同子敬之才不输公瑾,虽日前公瑾已有谋算,然而战事瞬息万变,岂能事事无虞,尽如人意,子敬莫再藏拙,为吾等速速道来。”

鲁肃不再推辞,手捋胡须答道:“既然主公有令,肃安能不从。”只见鲁肃稍稍停顿了片刻,继续道:“算算时日,公瑾方面应该已经准备妥当,而我们这边也该闹出些动静了,江夏城近年来主重防御,拆掉了除夏口以外的所有港口,现如今江面上船只若要靠岸,进入江夏城,只余从夏口登陆这唯一途径。而夏口附近的水域遍布铁索,大船不能行,仅小船方能通过。公瑾取江夏之计若要功成,夏口必先拿下。肃夜观天象,知今晚必有多云,掩去星月之光,而江面多雾,可隐行迹。公瑾所施疑兵之策收效甚好,吾几番查探,见江夏及夏口之防御已有所松懈,今晚我军便趁夜色昏暗,天时之利,多乘小船,突袭夏口,只要攻破夏口,再有公瑾之妙计,江夏城便为囊中之物也。”

待鲁肃叙述完毕,孙策稍作思虑便拍案应允。这时,只见一年轻小将起座步入帐中处,单膝跪地道:“某新投主公麾下,未立寸功,却蒙主公厚爱,破格授封为百人长,更允某参与军机之会,统心怀感恩之余亦有惶恐,故此战愿为先封,为主公攻下夏口。”话甫落,又一将出列,主动请缨道:“某愿与犬子一同出战,为主公拿下这夏口。”

孙策观之,请命两人乃是月前领数百乡众投奔而来的凌操、凌统父子俩。凌操,字坤桃,四十有余;凌统,字公绩,年方十五。凌氏父子乃吴郡馀杭人,二人均颇为晓勇,尤善水战,曾多次带领民兵剿灭地方山贼盗匪。

孙策见状,暗自思量:此番夜袭夏口,不知是否会遇上那人,如若遇之,此战恐有不易。既如此,让其父子二人同去,正好相互照应。再三思索过后,孙策当即颁令道:“凌操、凌统听令,命汝二人率五百精兵,今夜三更饱吃饭食,四更出发夜袭夏口,务必于五更之前控制住夏口,不得有误。但汝等需谨记,如遇强敌,能战则战,若不敌,宜速退,命兵士围之,保命为上。”

凌操、凌统接令,对孙策关怀之情倍为感动,更加坚定内心立功之意,两人同时大声应道:“诺”。

乌云遮月,群星暗淡,长江水面之上泛起了浓浓雾霾。倏见数十条小船满载兵士,趁着夜色掩护,横江而去。

夏口乃是一座水寨,一半位于陆地,一半用伐木搭建在沿江水面之上。而在水寨四周水域都用木栏栅围绕。四更将近,夏口水寨已是万籁俱寂。大部分荆州兵士都已然入睡,只余几个毫无戒备之心的守夜兵正在无精打采的闲聊着。夏口守将张硕自白日从江夏太守府归来之后,,便已彻底放松了警戒。,于军中摆酒设宴诸将,众人皆醉,直至二更左右,方才各自回营。

夜,很静,很沉,夏口军营外不远的一处空地之上,孤寂的燃烧着一堆篝火,火堆旁,只见一状汉,光着臂膀,腰系铜铃,怀抱酒坛,正在独自狂饮,尤未知醉。此人乃甘宁,字兴霸,年不足三十,益州巴郡临江人士,曾任巴郡郡丞,因不满官场混乱腐朽,便弃官而走,率领一众部下,结草为寇,于沿江之上打劫官船富商,人称锦帆贼。后因与苏飞有旧,特来荆州投靠刘表,奈何黄祖不喜甘宁贼盗之身份,不予重用,只封弓马手之职,命其领手下原百余人马协助张硕守卫夏口。

甘宁不善与人巴结,空负一身本领,却处处不得志。可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得终日借酒灌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