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群英录
3365800000014

第14章 贾文和计设江东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现年三十出头。其原为袁绍部下,后经好友荀彧举荐,转投于曹操麾下。曹操起兵四方征战时,郭嘉屡出良策,尽心尽力,是而深得曹操器重,事无太小,皆与之相商,如今官拜军师祭酒。郭嘉亦是最了解曹操之人,两者关系亦主亦友。仕途多年,郭嘉凭其过人才智与非凡机谋,逐渐取代荀彧之地位,成为曹操帐下第一谋臣,无人能出其右。

曹操见身侧郭嘉无视众人言论,泰若旁观,开口道:“奉孝倒是自在,众人皆在替孤一解心中烦忧,唯独汝仿若无事,好不清闲。”

郭嘉轻笑答道:“主公务怪,实则嘉知主公心中已有决断,故吾不敢妄言。”

曹操深知郭嘉个性,虽偶尔散漫,但大事在前,必不含糊,佯作无奈道:“孤正为难,该听何人之言,奉孝当真无计予孤。”

“哎,主公之心,嘉知;奉孝之意,主公亦解;倘若主公当真无法决择,或可一听文和之言,其必能为主公分忧解难。”郭嘉以目示意,答道。

曹操会意,朝军帐门口望去,只见贾诩独坐末尾,闭目养神,仿若隔群,事不关己。曹操眼中杀意一闪而过,微怒道:“贾文和睡醒否,可需要孤为汝再添上一榻。”

贾诩闻言,心一惊,立刻睁开眼,答道:“请主公恕罪,贾诩知错,诩非假寐,而是自知才疏学浅,不及诸公之远智,故无语可言。”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原为张绣之军师,曾于宛城之战时,设计助张绣大败曹操,致使曹操手下第一猛典韦、长子曹昂及侄曹安民三人战死,族弟夏侯惇失去一目。后贾诩跟随张绣归降曹操,曹操惜其才,并未杀之,反而委以高官。但曹操虽重其才,却不喜其为人,曹军诸将对其亦多有怨恨,处处排斥,故贾诩自降曹后,为人低调,从不与人结怨,曹操若无征问,其亦不会主动进言。

听见贾诩推托辞,曹操语气渐冷,言道:“贾文和若无才,孤怎会有宛城之败;贾文和若无智,孤之爱将典韦、爱子曹昂、亲侄曹安民岂会皆亡于乱军之中。汝昔日尚且能替张绣出谋,今日却不愿为孤献策,是觉得孤比不上张绣否,亦或觉得孤不配为汝之主。”曹操之言,声调越来越重。

曹操话甫落,瞬间数十双带着冷冷杀气的眼睛,齐齐盯着贾诩,大帐内气氛陡变。贾诩额角浸出冷汗,心绪急转。

“启禀主公,其实诩刚才已思得一计,正欲献予主公,”贾诩急中生智道。

“哦,原来文和早有良策,既如此,文和还不赶紧将心中计策说于主公与众人听之,”这时,郭嘉出声,打了个圆场。

曹操亦道:“那汝就为孤细细道来”。

曹操、郭嘉二人,趁旁人不察,暗自点头,相互会心一笑,彼此心照不宣。

贾诩闻言,如负大赦,双眼恢复往昔睿智,开口道:“诩亦非常赞同公达之言,我军宜重在官渡,江东这块烫手山芋,大可不必理会,交于荆州刘景升去头痛便可,江东出兵合淝,无非作以姿态,别无他耳,只为替孙策顺利谋得扬州牧一职罢了,目的若成,其兵自退也。扬州牧于丞相而言,不过一纸圣诏,可对孙策而言,意义非凡,其已坐拥江东之地,若无朝廷任命,其名不正,不利于治理江东十三郡,亦难免落于天下人之口实,所以扬州牧一职,其势在必得。此次江东瞅准我军在官渡与袁绍交战,难以分神之际出兵合淝,只为施压,既如此,主公何不遂其意,若孙策受封,得以扬州牧一职,届时其乃朝廷重臣,而丞相既是奉天子之诏,讨伐逆党袁绍,孙策若再驻兵合淝不退,其不就落实了反贼之名乎。”

贾诩停顿少许,又道:“敢问主公,当今天下所忧者何人”。

曹操立刻答道:“孤此生所认同者,刘备也,虽其屡战屡败,四处奔逃,如今更是无片瓦之地,寄居于刘表之下,然刘备非池中物,若让其寻得时机,必一飞冲天,成为孤之心患也。”

闻言,贾诩双目精芒闪过,言道:“主公既如此看重刘备,此刻不如助其一臂之力,成其心愿,行以驱狼吞虎之计,事后不管二者谁胜谁负,于我军皆有百利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