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探索百科——历史考证百科
33647500000035

第35章 马歇尔与马上比武

公元1180年某天日落时分,马恩河畔蓝格尼城郊野,横七竖八尽是死尸,血染大地,伤者的呼喊与呻吟响彻云霄。是不是法国军队和来犯者打了一场惨烈战争?不是。虽然这里确实有人打过仗,但是死在这里或身负重伤的人不是为国捐躯,而是目的在竞技。因为马恩河畔蓝格尼城刚刚举行过中古时代最铺张浪费、场面惊人的娱乐:马上比武大会。比武之日,超过3000名全副武装的骑士,排成阵势,策马奔驰,互相攻击。根据当时的一篇报道,如果身历其境,“你会看到长矛交击、碰撞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地上布满断矛折戈。四处田野,一片喧闹,人声鼎沸。”这是一场“无所不用其极”,或如我们现在所说“没有规条约束”的马上比武大赛。

历代教皇闻悉人类这样进行灭绝人性、肆意杀戮的比武,都发言反对这种“值得诅咒和不幸的”消遣。教会发言人运用毫不容情的辞句谴责马上比武大会,因为每一次比武必然会引致大屠杀,有许多优秀骑士会无缘无故变成终身残废,甚至被杀,而当时十字军正需人打仗,马上比武实在是有背天道的行为。教会也非难比武大会所引起的淫乱放纵行为,最后还以开除教籍吓阻有意参加比武大会的人,甚至拒绝为比武致死骑士举行宗教殡葬仪式。

但是教会的劝说并不能让比武停止,没有人能阻止此事。

在比武大会上“双方”厮杀,每方由富家巨宦子弟,组织率领大批骑士互争雄长的场面,的确是太吸引人了。此外,这种残忍游戏也为真正作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训练。一位历史学家说,“不曾接受马上比武磨炼的骑士,不可能在战场上耀武扬威。他必须亲眼见过自己流血,尝过牙齿被人砸碎的滋味。”还有,参加大规模马上比武,也是中古时代年轻人出人头地的少数方法之一。开始时他大概当一个现役骑士的随侍,负责洗马、看管盔甲武器,跟随主人参加比武大会和战争。比武大会本身往往也包括侍从人员之间的较量。后来随侍可能逐渐升为游侠骑士。所谓游侠骑士是到各地参加比武大会的骑士,向比武任何一方传授武艺和谋略,一朝获得赏识重用,要谋取财富和名誉就易如探囊取物。

比武大会据说发源于法国,至11世纪在法国生活中根深蒂固。这种运动迅速传到别的国家,尤其是英国,以比武大会庆祝喜庆、加冕和庆祝节日,成为当时风尚。大部分比武是地方性的,规模相当小,参加者均为本地骑士,但也有少数是国际比武赛事,由各国骑士到来参加。赌注可能很大,战败者如果只输掉马匹盔甲,已经算是幸运了,如果被人活捉,对方要求的赎金数目就可能非常巨大。

一旦下了挑战书,定下比武的时间和地点,备战工作就会紧张地进行起来。通报人快马加鞭,在各处城堡和市镇间穿梭往来,宣扬比武大会。数以千计的人向比武地点蜂拥而来,有的要亲睹罕有的壮观场面,有的前往谋取这种那种利益。为贵妇和其他特权阶级而盖的看台以三角旗和挂毯装饰(虽然比武一旦开始,骑士有时会因战略需要绝尘而去,不见影踪,彼此动不动就在旷野里追逐好几里路)。骑士在嘹亮的喇叭声中,和更多的纹章旌旗簇拥挥舞之下,进入比武场。贵妇淑女惯常用金色或银色彩绳牵引她们宠爱的骑士入场,并把一件私人物品,譬如手绢或戒指等馈赠给骑士,然后再退回看台,落座后观看比武。

这时现场热闹非凡,气氛紧张。对垒双方的骑士,终于排成阵势,一个个骑在马上,带着惯用的长矛,以及如果被打下马后,才用来御敌的短剑、盾牌。跟着比武大会组织者一声令下,双方武士开始交锋。为求公平比赛,当然有依照骑士规章订立的比武规则(譬如说不能攻击下身),但是一旦打得性起,变成一场混战,大群骑士团团乱转,有的尚在马上,有的则跌下马来,在地上挣扎求生,局势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此时就会造成真正的伤害:骑士饱受马蹄践踏,头盔砸扁,头颅被夹而致死亡。手臂也难免让乱挥乱舞的利器砍断。混战之中,所谓道德很快会被无休止的激战所代替。

如无停战命令,或胜负未分,就要一直厮杀下去,直至一方彻底失败。比武完毕,伤者抬回家调养,希望还能活下去,他日东山再起,参加另一次比武大会。

但到了14世纪末期,比武大会的性质变了。骑士披着笨重耀眼的铠甲,盾牌饰上盾形纹章,盔插羽毛,笨手笨脚,策马跑来跑去,单人匹马和另一个骑士交手。两个骑士彼此或投矛、或冲刺——大同小异的战斗方式成了一般人喜爱的比武方式,足与集体比武争一日之长。这种比武方式也很刺激,但比武者最多只是被人挑下马时昏倒在地。老一辈骑士往往瞧不起这种新式比武方法,仍然对往日借以训练战士的集体比武不胜留恋。一个历史学家评论此种横冲直撞交锋和拚命混战,说:“骑士到时如果要上战场厮杀,也会胜券在握。”其实他还应该加上一句:“假如他幸运能活到那时的话!”

中古时代最着名的英国游侠骑士,是12世纪的马歇尔。马歇尔的父亲在亨利一世之女昂殊郡主马蒂尔达的庄园里专管马匹事宜。马歇尔8岁起在诺曼贵族坦卡维尔的威廉府充当随侍,逐步由无名小卒,升迁至英国摄政的高位。

马歇尔21岁时成为游侠骑士,旋即以勇敢善战驰名于世。在前后15年的战斗生涯里,据说在500次比武大会上都未逢敌手,接连获胜。有次与人交战,头盔遭砸凹,不能除下,只得把头放在铁砧上,让铁匠给他把头盔敲下来。

英王亨利二世为了奖励他在比武场中武艺超群、英勇无匹,任他为朝臣。不久他即往圣地朝拜,回来之后协助亨利二世平定了理查德、杰佛里和约翰三个王子作乱。英王亨利于1189年逝世,其子理查德继位后,册封马歇尔为班布鲁郡伯爵,镇守威尔斯边区。

马歇尔不久即成为英国举足轻重、权势显赫的贵族,1216年英王亨利三世登基时尚未成年,全国贵族理所当然推选马歇尔为英国摄政。马歇尔像国王一样统治英国达3年之久,至逝世为止。马歇尔一生,由一个游侠骑士而晋升至英国摄政,可谓充满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