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060

第60章 相声的由来

相声是我国传统的曲艺形式之一,其表演形式包括说、学、逗、唱。说,指说故事、谜语、酒令、绕口令等;学,指模拟人言、鸟语、兽叫、市声等;逗,指插科、打诨、抓哏、逗趣等;唱,指唱太平歌词、戏曲及民间小调等。相声多为两人表演,一人为逗角(逗哏),一人为捧角(捧哏);逗角叙述故事的发生与发展,捧角根据逗角的叙述,不断提出一些疑问、争论等,以增强喜剧气氛。

相声在我国由来已久,是从古代的“俳优”杂戏形式演化、分离出来的。到唐代时,叫做“弄参军”,一般由军营中的幕僚来表演,以滑稽的表情引人发笑。宋代时,出现了一种叫“象生”的口技艺术形式。这种以口舌学飞禽之啼、走兽之鸣以及社会上各种事物之声的口技艺术,渐渐被人们接受。“象生”后来演化成了“相声”。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相声艺术在北京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日臻成熟。

清光绪年间,京剧演员朱绍文和后来继他而起的张三禄合说相声,成为我国近代相声艺术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