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439

第439章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东道主”的本意是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它来源于《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国外。经过郑国时,郑文公对重耳很不礼貌。后来,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即晋文公。公元前630年,晋秦两国联合围郑。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遣老臣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烛之武抓住秦晋之间的矛盾,阐述灭郑对秦有害的道理。他说,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说,如果秦国不进攻郑国而让它存在,做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当时郑在秦的东方),秦国的官员经过郑国时,如果粮食不足,郑国可以供给,我看这对你们秦国也没有什么害处。烛之武能言善辩,分析得头头是道,终于说服了秦穆公,使秦郑结成了联盟,解除了郑国的危难。

后世的人们根据这个典故加以引申,把“东道主”作为“主人”的代称,把房子的主人叫“房东”,还由“东道主”衍生出“东道国”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