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368

第368章 重阳节的由来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为什么把九月初九叫“重阳”呢?《易经》里八卦以阳爻为九,所以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月是九为阳,而日也是九为阳,两九相重为重九,两阳相重为重阳,所以九月初九既称“重九”,又叫“重阳”。战国诗人屈原的《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汉代重阳有佩茱萸(一种香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据南北朝时期南朝人吴均撰写的《续齐谐记》记载,在东汉年间,有一位名叫费长房的道士,预言恒景家在九月初九这天有难发生,若戴茱萸,饮菊花酒,并出户登高,就可避难。恒景照他的话去做,结果一天无事,而家中的鸡、猪、犬、羊都暴死了。从此人们就有了重阳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并把这天定为“重阳节”。

现在,医学已经证明茱萸香气浓郁,确实具有驱虫、御寒、消食的功效。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人们除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佩戴茱萸外,还流行吃重阳糕等习俗,因为“糕”与“高”谐音,糕上插三角形小旗,象征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