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345

第345章 抽屉的由来

三国时,诸葛亮率军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垒。司马懿听说诸葛亮身体不好,想乘机发兵攻蜀,但又不知对方虚实。于是,特派一名使者前往打探。

诸葛亮早已料到司马懿必有此举,就亲自设宴招待使者。宾主落座,面对面畅饮起来。酒过三巡,开始吃饭。那时用的桌子是两边的木板支撑着中间一块木板,既简单又精致、美观。宴会上,使者注意观察诸葛亮的一举一动,眼睁睁地看着诸葛亮满面红光地吃了一碗又一碗,一连吃了三大碗饭。最后,他又盛了一小碗饭,也很快吃光了。使者惊呆了,诸葛亮饭量如此之大,定是无病。他慌忙告辞。

使者回到魏国,把他看到的一切回禀司马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听后,暗自思忖:看来诸葛亮的身体还不错,蜀国轻取不得。

其实,诸葛亮的身体确实不好,后来病逝在五丈原。

那么,当时诸葛亮是怎么吃下那么多的饭的呢?奥秘就在桌面下。原来,诸葛亮令人在桌面下钉上两根抠了槽的木条,又用几块木板做成一个盒子,在盒子两边也抠上槽,正好跟桌底两根木条上的槽吻合,这样,木盒就镶在了桌面下,还可以拉进拉出。诸葛亮吃的前三碗饭,就是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倒进了盒子里,然后悄悄地往里一推。最后他吃的一小碗才是他真正的饭量。没想到这个小发明,竟使司马懿放弃了一个进攻蜀国的重大计划。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发明制作了简便的抽屉。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抽屉了,无论是组合家具,还是普通的写字台,抽屉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