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220

第220章 反卫星武器的由来

自从1959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美国同苏联就开始竞相研制反卫星武器。要摧毁军用卫星,目前只有两个办法比较切实可靠:一是用反卫星卫星,二是用反卫星拦截器。除了上述两种比较现实的反卫星手段以外,各国也在研究用激光枪、粒子炮、电磁炮等武器摧毁卫星,另外,航天飞机也具有潜在的反卫星能力。

1959年,美国率先用弹道导弹进行了反卫星武器试验,并于1964年首先部署了陆基反卫星核导弹。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美国开始转向研制动能和定向能反卫星武器,并拆除了反卫星核导弹。

动能武器主要依靠高速运动物体的动量破坏目标。动能反卫星武器靠反卫星武器弹头本身或反卫星武器弹头爆炸产生的弹片直接与目标卫星高速相撞来杀伤目标卫星。这种武器一般是由拦截弹头和高速发射装置两部分组成。根据部署方式不同,可分为地基型(部署在地面上)、机载型(部署在舰艇、飞机上)和天基型(部署在航天器上)几种类型。根据拦截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上升式和共轨式。

定向能反卫星武器是通过发射高能激光束、粒子束或微波束照射敌方卫星,使其毁坏或丧失工作能力。与动能武器相比,它速度更快,能击中高轨道卫星,而且可以重复使用;不足之处是技术复杂,易受天气影响,毁伤目标的效果难以判断。

从1967年开始,苏联就以各种名义进行了数十次反卫星激光武器试验。据报道,1975年苏联曾用陆基激光武器,顷刻之间使两颗飞临西伯利亚上空监视其导弹发射情况的美国卫星变成了瞎子。1997年10月17日晚,美国陆军成功地在地面用激光器发射激光,击中了一颗即将退役的美国空军气象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