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事由来大全
33584200000186

第186章 火箭筒的由来

火箭筒被称为反坦克利器。它易于携带,威力大,专门以近距离的坦克、装甲车辆和敌坚固工事为摧毁目标。

火箭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抗击德国坦克集群的进攻,由美军上校斯克纳和他的助手厄尔中尉发明的。

火箭筒由发射筒和火箭弹两部分组成。发射筒上装有瞄准具和击发机构。火箭弹后部多半装有稳定尾翼,弹头为穿甲弹或破甲弹。火箭筒的有效射程一般为100~400米。

斯克纳和厄尔发明的火箭筒在1942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一个月后交付部队使用。当时,美军第一集团军正在非洲北部的突尼斯与德军元帅、被称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率领的装甲军团激烈鏖战。第一批火箭筒初试锋芒,便首战告捷,为挫败德军起到了重要作用。火箭筒当时尚未正式定名,因它的外形颇似美国的一种长管形乐器“巴祖卡”,于是美军士兵就把这种新型武器戏称为“巴祖卡”。直到今天,在美国和欧洲,仍有人把反坦克火箭筒称为“巴祖卡”。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反坦克导弹得到迅速发展和普遍使用,但火箭筒仍是主要的近距离反坦克武器之一。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军队使用火箭筒和其他反坦克武器相配合,曾给以色列的装甲部队以沉重打击,取得颇为可观的战果。

火箭筒有轻型、重型之分,有一次使用和多次使用两类。随着特种装甲的出现,火箭筒的威力已显不足,但作为步兵班、排小分队的通用武器,其作用仍不容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