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空间她和他的幸福生活
3354700000001

第1章 楔子 山居生活

柯宁是被此起彼伏的公鸡打鸣声吵醒的。

自从搬回祖宅住以后,她乱七八糟的生物钟被敲打的井井有条。每天早上村里的公鸡瞅着太阳公公一出来就打鸣,于是赖床成为奢望——啊!这事儿也不能全赖人公鸡。自从村支书专门找她谈过“有关于晚上通宵用电的问题”后她就养成了天一见黑就洗洗睡觉的生活习惯,就算公鸡都歇了,她到了这个时间也得自然醒。

裹着被子打开阳台门,一阵凛冽的山风灌进来,刮得她一阵哆嗦,然后就彻底清醒。

这里是距离省会大约三个小时车程的一个小村子,叫坎子屯;村子四面环山,一条小河纵穿而过。河的上游是本省最大规模的水库,也是省会附近为数不多能拿出手的旅游景点之一,可惜从本村到水库只有一条超级难走的小山路,柯宁刚搬过来时兴冲冲的拉着两个弟弟走过一次,还没到水库就被弟弟们轮着背回来了。

柯宁曾试图在谷歌地图上查找此处而不果,她有些得意自己这也算是隐居山林了吧。

村里不通公路,出村进村只有一条土路,沿着土路翻过山就是最近的村子左家庄。虽然两个村子之间不过几十里地,可左家庄刚好在国道旁边,还是通往水库的必经之路。拿坎子屯作为参照物的话,左家庄绝对当得起“繁华”二字。于是,村里人每每提起“左家庄”,都是用牙缝呲出来那三个字。柯宁想想左家庄半夜也亮着的霓虹灯和自己不过熬夜上个网就要被村支书批评“浪费本村电力资源”,不由得也对左家庄呲起了牙。

太阳漂亮得像个发育优良的咸蛋黄,一点一点向上蹦达,接着天就大亮了。

柯宁从院子里的井里打了一桶水,有水珠溅到身上,凉得扎人;提到厨房开上水,她回了院子伸胳膊伸腿舒展身体。

前院大约有二百多平米,院子左边有一口井然后就是晾衣架和一辆自行车;右边有一颗上了年头的大槐树,花已经落尽了,浓绿的叶子沿着枝桠郁郁葱葱的漫了大半个院子,下面是一个狗窝,里面住着一只德国牧羊犬。

柯宁原先在树荫下面放着桌椅,想着平时可以坐坐。可德牧一来,就大喇喇的拖着它的狗窝把那块风水宝地占领了,柯宁只好忍着满腹心酸在后院搭了个葡萄架,把桌椅搬到下面。

德牧是她大哥担心柯宁一个女孩子住在这里不安全,走关系给她弄来的退役军犬,据说是为了保护战士被打子弹打坏了腿。柯宁偷偷的观察过,德牧在跑的时候才能细看出来左后腿有点点跛,而且也不是很明显——部队要求真是严格啊。

柯宁和德牧处得不算好……或许说很不好才更为贴切一些。德牧毫不掩饰自己看不上柯宁,都没正眼看过她;柯宁不想和一只狗较真,可被一只狗鄙视的感觉真是一言难尽。于是两只各据一边,相处一年了也还算是相安无事。

回了厨房舀了热水洗漱,接着给自己和德牧做了饭。

柯宁总想着,自己能和德牧一起过这么久没打起来,原因除了德牧不爱搭理她于是她也自尊自爱的不搭理德牧外,两只还有个巨大的共同点——都是甜食控。柯宁做了一锅放了好几大勺糖的西红柿炒蛋盖饭自己盛了一点,然后把剩下的饭拌匀,倒进德牧的饭盆里。

村里人早都忙碌起来,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谈论着彼此的收成,相伴往耕地走;外面一群孩子打闹着去左家庄的小学上课,偶尔一个孩子大嚷一声,然后就是许多孩子的笑声;村中央的扩音喇叭里早已开始播放中央广播电台的早间新闻。

柯宁捧着碗,如同之前过去的每个清晨。时间的河流在经过柯宁身边时阴险的稍无声息,还无耻的留下了痕迹,以至于她只有在翻日历的时候才惊觉又是半个月过去了。

一年前,柯宁的爷爷去世时,把祖产都留给了柯宁。柯宁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继承祖产这种大业本来是怎么都轮不到她头上的,可是在伯父伯母叔叔婶婶们搬出“哥哥姐姐们都有稳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弟弟们又在上学”、“祖产一时也不能没人照料”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后,无正当职业每天宅在家里打算靠吃银行利息当米虫的柯宁在老爸老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心疼又责备的眼神中从爷爷手里接过了田契、房契。

所谓祖产,就是柯家的祖坟和晚清时柯家祖上一位举人老爷修建的一座两进宅院,据说那宅子修得特别豪华,近百年来也维护得很好,也多亏坎子屯偏僻,无论是八年抗战还是十年内战,都没伤到柯家祖宅分毫;可惜这老宅子的好运气遇上“特殊时期”无孔不如的打秋风,也只能败退了。柯宁的爷爷常常叹息“祖先的产业败在自己手里,将来到了地下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可惜时间不顾着老人家的颜面和愧疚,硬是把他拽去见祖先。

现在的祖宅只剩下一座两层的主楼和相连的左右各一间偏房。柯宁搬过来时是在深秋,彼时破败不堪的祖宅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摇欲坠。那一瞬间她悟出“虽说在哪宅都是宅,可是宅也有宅得舒坦和宅得不舒坦的根本性区别”,为了自己能在以后的数十年里宅得舒坦,她决定以这萧瑟的景象长长久久的向老柯家全体成员表达自己是如何的悲楚,如何的不舒坦。柯宁在向装修公司确定房子还很坚固后,决定除了修葺院墙,通了电路和上下水,其余保持原状;当然,柯宁作为卧室的主楼二层阁楼,可是精心的装上地暖、粉刷、铺地,搬进去她四处淘来的家具和宝贝。

此举成功的引起了老柯家众人的愧疚之情,大伯在家庭会议上拍板每家每月都要给柯宁二千块钱用以照料祖产,哥哥姐姐和弟弟们还自发的每周给她送零食、日用品啥啥的。柯宁领着每月一万的高薪,工作内容不过是保持祖宅整洁,每逢清明祭日、初一十五、过年过节去祖坟洒扫祭拜……哦!还有把她自己和德牧喂饱。

于是一晃一年就过去了。

手机叮叮当当的响了几声,柯宁看看,是韩柯发来的信息:

“中午十二点公测,准时上线。”

韩柯是柯宁三伯的独生子,跟柯宁的三伯母姓;柯宁应该叫韩柯“二哥”,可是韩柯只比柯宁早出生一分钟,柯宁总是直接叫他名字。两个人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都是同班,老师们也很恶搞的总是让他俩坐同桌。韩柯虽然没被柯宁当成哥哥尊重过,却很有身为哥哥的自觉,什么事都让着柯宁,所以他俩的感情格外亲厚。

韩柯大三那年就被一家国内知名的网络游戏运营公司正式聘用,进行全息网游的研发。经过几年的努力,作为尝试的一款生活类的全息网游以序章的形式,终于公开测试了。就像大多数网游小说里写的一样,游戏公司将一系列数据输入进主脑后,游戏的运作、维护主要是靠“主脑”来完成。

至于游戏的本身,目前只有生活类职业,以一个繁华开放近似于中国古代唐朝的架空朝代——“庆和”为背景,模拟人类生活的游戏。网站上给出的内容很少,只是简单介绍了游戏主脑“盘古”和游戏的操作方法又略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农民通过种菜赚钱、升级,渔夫通过出海打渔赚钱、升级,猎人通过捕猎赚钱、升级……也会仿照现实在相应的地区发生一些旱涝、地震、战争等灾难。其它的就要靠玩家在游戏中自己探索,柯宁去套过韩柯的话,不过那厮口风意料中的严实,只说让她早点登陆,前一万名登陆的玩家都有特殊奖励。屁话!这还用得着他说么,铺天盖地的游戏广告都在以这个奖励为卖点,中国人都知道。

游戏装备是虚拟头盔,分普通型、豪华型、贵宾型,价位也鲜明的拉出三个档次,卖点是在真实度上有区别。至于传说中的游戏仓,网站说是研发出来了,不过暂时不会发售,估计是要吊吊大家伙胃口卖个好价钱吧,奸商都那样。

柯宁的头盔是贵宾型的,真实度90%;而她是不得不使用这最高档的,因为只有贵宾型是可同时使用电源、太阳能,且充电后连续使用时间达72小时,这就解决了她这儿电资源贫乏的问题。至于价钱……韩柯的说法是“员工福利”,好歹他也是公司全息网游开发运营的项目负责人。

“收到。”柯宁回复了信息,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喝了杯水就戴好头盔躺到床上。头盔内部有时间显示,11点59分59秒的时候,柯宁选择“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