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皇甫人文
33542700000005

第5章 历史人物(1)

张氏家族史料

-珍贵的圣偷碑

在张氏家族中,能够提供史料的共有六块石碑,其中以圣谕碑(亦称交龙碑)最为珍贵。原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仿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必资威武以安释黎,未尝专修文而不演武。朕特仿古制设武职以卫治,功受斯任者,必忠以立身,仁以抚众,智以察微,防奸御侮,机无暇时。能此则荣及前人,福延后嗣,而身家永昌矣。敬之勿急。

制诰嘉靖十六年十月十三日之宝荣任此武职者,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忠以立身,仁以抚众,智以察微,勇以防奸御侮。

荣任此职之人,必能“荣及前人,福延后嗣,身家永昌”。

张氏家族中,’共有五代先祖荣任此职。他们是:洪武十八年(1386年)垛充四川成都右护卫左所军的高祖张忠。正统元年(1415年)因逃编而拨陕西靖虏卫左所小旗。后来,由曾祖张清、祖张荣、父张经相继补役成都右护卫左所军。经在操年老,便由嫡长男张武以高祖户名代役父职。

张武代役后,先后于嘉靖七年(1528年)七月、十二年十二月(1533年)、十三年七月(1534年)分别在红岭儿、柳门儿和青沙岘等处多次获功,就由右护卫左所军升为实授总旗,试百户和实授百户,并授予昭信校尉之职,其父封昭信校尉实授百户。母席氏、妻王氏赠安人。

二其他石碑简介秦府内典宝张君亲茔这块墓碑是秦府内典宝张沂(字宗鲁)于正德三年(1509年)为其合葬父母补立之茔碑。碑文中除了说明张氏家族世为武功名族和“自其鼻祖而来,惟立于乡而耻为贸易术”之外,其父母的基本情况是:

父名鉴,字景昭,为人严重,涉猎书之,不妄言,关其平居而又能乐善嗜义,故里称其为君子母,何氏,有妇道人之贤淑。

沂(宗鲁)生来有美质,自幼知读书,识大义,被选进秦府之后,皇上诏书而升为秦府内典宝,并赐飞鱼服色,这都是父母积善贤淑之德所致。

大明处土北峰张公配偶人何氏碑:

这块墓碑是北峰(九官)之子问道等兄弟六人为其父母于万历四十年(1613年)所立。

张九官,号北峰,貌魁梧,性峭立,见不平直面责之,人嫌其丰棱峻房,但他对待族党则又和雅而仁慈,亦能睦邻里,治家有方。16岁时,经吏衙官屈宋大夫奇之以为进荐,终因放荡不羁而落寞。

母何氏,毓自名门,庄谨俭勤,教子有方,卓有妇道良助之称?北峰有六子,名叫问道、问远、问礼、问达、问仁、问士。他们个个倘负义,雅有嵇山谢门之风度。

高庙残碑

高庙是张武在叔父花园(张公公花园)中为其母专门颂经拜佛而修的,凤岗翁沂曾令工修复过。嘉靖某年之春,其后代承奉杜公诩先至,遂移其旧基,新其祠宇,焕烯增饰。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为了“求其雨赐时若也,福泽降临也”,亦是为了实现凤岗翁恩延先祖之意志也。

《太乙元君行祠》石匾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张武为了了却红灯引路突围前对“九天玄女”许下的誓愿,在家乡修建了“萧墙大庙”即皇甫小学的前身。

修大庙时,张武的叔祖秦府承奉正凤岗张沂给大庙的园顶山门上镶了一块长方形的石匾,其上刻有《太乙元君行祠》六个大字。

三其他人物介绍张公公生平简介

人人都爱自己的母亲,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这都是人的本能的表现。写点故乡的传闻趣事和贤人学士,这就是热爱家乡!我们的先辈中,曾几次酝酿过写书的事,都因为种种原因而夭折了。个别有心者也写过一点东西,但很不完整,而且未曾面世。可见用传统的好东西教育家乡的下一代,我们做长辈的有这个责任!

据《正说明朝十六帝》记载,公公名叫张永,是正德王在位(1506-1521年)时的八大太监之一(刘瑾、马永成、高风、罗祥、魏彬、邱聚、谷大用、张永八虎),人称七千岁。

1510年4月(正德五年),他作为杨一清的监军,一举平息了宁夏安华王的叛乱,立了大功。

1510年8月班师回朝,利用庆功宴的机会,以十七条罪状奏章正德皇帝,终于弹劾了刘瑾大奸宦,保社稷又立一功。

1521年,正德王南巡时,张永等率部保驾护航。

1522年,嘉靖王即位,张永交权闲住。

张公公还有不贪的品质,故与皇帝相安无事。

张沂简介

张折,字宗鲁,曾在秦府做事,并升为内务总管(秦府内典宝)。

张沂生来就有美质,自幼读书识仪。在秦府任职期间,曾获飞鱼服色,这都是他“克行其贤于人也远矣”之功。

父母在世和过世时,张沂虽然送双亲者衣衾棺椁,尽了为人子之情,但毕竟身在秦府,虽有富贵方鼎,而未能亲自奉养,故为终身遗憾。正德三年(1508年)阳春二月,又为其父母的合葬墓泣血上石,以求忠孝双全。

张武修建九天圣母大庙时,张沂曾献《太乙元君行祠》石匾一块,并镶于大庙的山门之上。

张沂还曾令公修复过高庙。

张沂其所以有如此之忠孝,全是父景昭积善,母何氏之淑得所致也。

张九功:张润之子,曾任甘州都司(指挥部队的总兵官)。

张元勋:张九棘之子,做过守备(官名,明中后期各城均设此职,系次于都司的五品武职)。

张九新:张润之孙,郡庠弟子员(古代郡属学校教员)。

张可化:张元福之子,库膳生员(膳食库房管理员)。

张九棘:张润之孙,正千户(掌兵千人的武官)。

张可教:元福之子,正千户。

张可化:元福之子,正千户。

张承荫:张九棘之子,正千户。

四张氏先祖们的品质

大凡步入仕途者,均有忠、仁、智、勇的共同品质,如髙祖张忠、曾祖张清、祖张荣、父张经、子张武等。再如张永公公、秦府内典保张沂,以及曾任甘州都司的张九功和做过守备的张元勋。

未步入仕途者,大都学行过人,不是处士,便被称为君子者。如张润、张铎、张九官等三人,皆因德高望重而称为处士。张沂之父张鉴乐善嗜义,人称君子。张九官凤子龙孙也个个俶倘负义,是祖德的忠实传承者。

即使是历史上的孺辈中,贤淑好德者亦大有人在。张武之母席氏和妻王氏赠安人即是明证;张沂之母何氏,张九官原配偶人何氏,皆毓自名门,庄谨检勤,且教子有方,堪称贤内助。

综上所述,用“忠孝嘉风”概括张氏先祖们的品质恰到好处。

五张氏家族成为名族的原因

秦府内典宝张君亲茔之碑”和“大明处士北峰张公配偶人何氏碑记”,都提到张氏家族自宋代就被誉为世家名族。

综合现存的六块石碑分析,成为世家名族的原因是:

1.因“自其鼻祖而来惟立于乡而耻为贸易术”,可见“以农为业,耕读传家”是本家族人为人处世的根本所在。

2.张氏家族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在横亘大明二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中,各类人才济济,前面已有介绍。

3.“忠孝嘉风”代代相传。

4.皇甫的张氏家族和百家姓中的张姓一样,繁衍布迁之广,犹如榆杨之盛美,元代的一个分支迁居于兴平西吴官道村(当时的官渡村)的张氏亲族,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七部分知识查录

百户:元明卫所之官,掌兵百人。

千户:元明卫所之官,掌兵千人。

安人:妇女的封号,明清六品以上职务之妻封安人。

都司:总兵官,明的都指挥使司,亦称都司。

甘州:府名,明时属甘肃。

校尉:武散官,位次将官,清八品以下称之。明锦衣卫所隶士亦称校尉。

守备:官名,明设南京守备,职位甚崇,明中后期各城镇皆设此职,至清以后降为次于都司的五品武职。

总兵:官名,明遣将出兵特设总兵官,副总兵统其。其后总兵镇守一方,清以后称总镇或镇台。

处士:有学行之士而隐居不仕者。

八首次公祭简辑

公祭活动纪实

公元2006年农历腊月三十日下午三时,皇甫后张村的全体族人个个手持祭香,毕恭毕敬地列队而行,长队在彩旗和仪仗队的引导下,由锣鼓队助兴,浩浩荡荡绕村一周之后,来到了已经动工修建的宗祠现场,举行了有史以来最隆重的一次公祭先祖活动。

“张氏列祖列宗之神主”两旁:“千秋祖德福嗣续,万代宗功荫子孙”的对联发人深思,横幅上写着:“皇甫张氏家族公祭先祖活动”一行大字。这天风和日丽,到处充满着春的气息,加上附近赶来观光的群众,整个会场庄严肃穆,热闹非凡,富有生机。

当主持人介绍完公祭活动的意义和应注意事项之后,公祭仪式便在欢畅悠扬的《祭灵曲》牌中拉开帷幕。

公祭活动分为祭蜡、祭香、敬献贡品、公读祭文和族人代表讲话等项议程进行。

公祭活动的每一项议程都进行得非常认真,包括在场的每一个族人在内,大家都把内心发出的对先祖们的崇敬心情充分地通过面!部表情和动作展现出来,并示意给列位先祖:张氏家族的后代都是好样的,我们一定沿着你们开创的立志、创业、孝亲和忠国的道路走下去,直到永远!

公祭活动结束后,余兴未尽的锣鼓队又径直赶到对族人、对皇甫、乃至于全县教育和扶贫帮困做出奉献的张俊海老家门口,又是一阵催人奋进的锣鼓表演。

祭文

张氏家族史追溯寻根基

名族始大宋上下八百年

传说元代时同胞分东西

老基在皇甫官道发新枝

繁衍布迁广昌盛大明间

负义播仁德雅有猫谢风

高祖起良端五代共光华

张武战功显叔公伴君王

门楼建显端涝池发英才

代代有仕途功德照千秋

碟岁月稠内助多淑贤

靖帝赠安人由此见一斑

忠孝两双全美德传嘉风

回忆往昔事心情尤难平

祖墓古松柏政光度饥荒

墓碑遭厄运砸碎烧白灰

手抄碑文稿张公彩色容

全被当四旧焚剪均失踪

后代逢盛世重新起沧桑

献地又酬劳集资共修葺

原基建宗祠神道贯南北

两边石雕群栩栩如新生

翠柏与国槐绿芽增秀色

年年追祭祖凝聚族人心

村东明乐园仿古添新饰

古今相交融正值建新村

两个新景观路人齐称颂

团结跟党走二千零六年

族人聚一起明烛照天烧

先祖有感应吾辈立誓言

全体三鞠躬文化底蕴深

致富奔小康锦上添鲜花

族人脸荣光明天更辉煌

大年除夕日焚香祭祖先

紫气入九天永葆我后代

祖德福嗣续诚切慰英灵

二00六年腊月三十日

家族代表张俊海讲话摘录

今天,我们张氏家族在这里集会,共同祭拜我们的祖先,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想说:

-、我们张氏家族从宋代起,就已经是世家名族了,到了明朝,横亘二百多年间,张氏家族繁衍布迁之广,犹如榆杨之盛美,特别是仕途人物层出不穷,从洪武十八年起,高祖张忠在四川成都居官,直到张武,先后共五代人相继补役为官,张武以高祖户名代役后,屡建战功,嘉靖皇帝封他及父张经为昭信校尉,并升实授百户,母席氏,妻王氏赠安人。正德八年,我们的祖先中又出了一个公公张永,在朝奉君期间,人称七千岁。张氏家族中还有多人做官,如张沂做过秦府内典宝,张九功做过甘州都司,多人做过正千户。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张氏家族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大家族,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作为张氏家族的后裔,我们以此为自豪!

二、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两样财富:一是石雕文物。虽然部分遭到破坏和丢失,现存的这些石碑、石羊、石狗等,都是无价之宝,尤其是那块交龙碑,我们一定要把它保护好。二是忠孝嘉风。这一点现存的石碑中表现得很清楚。作为后代,我们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直到永远!

三、祭拜祖先,就要有实际行动。除了爱护文物和传承忠孝嘉风之外,教育好我们的子女读书成材走正道是最实在的行动。现在有些人急于给子孙占庄基、盖房,怎么就不想让子孙们好好读书成材,将来走上社会报效国家呢?把娃们都留在农村有什么出息!我忠心希望大家站高点、看远点,外面的世界大着呢。

今天的祭祖活动是第一次,今后每年都要搞,用这种方式把全族人心凝聚起来,大家齐心协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九彩色像印象记

流传了四百多年的张公公祖容彩色画像,不少年长人都记忆犹新。在长约二米、宽一米多的长方形布料上,张氏祖先的彩色画像栩栩如生:长帽翅的黑色硬壳官帽下,一幅面部表情庄重而自若的祖先容颜和蔼可亲,令人起敬;但见他身着红色莽袍,腰系御带,双手搭膝,端坐在太师椅上,莽袍正垂足面,外露的正是上朝时穿的朝靴:黑面白底帮。

莽袍和龙袍的区别:皇帝穿龙袍,大臣穿莽袍,乍一看,袍上都是龙的图像,其实区别只在“爪上”,龙为“五爪”,莽则为“四爪”。

十两处墓地回忆

张氏家族的祖茔墓地共有两处,位于村子西头那块高地上的称为北墓地,位于乡政府东北的那块,称为南墓地。

北墓地约三亩,其中祖坟总在二三十个之多,除前边的蚊龙大碑外,小墓碑也有五六块之多,当年先祖们在墓地上植松柏一百多棵,由于年深日久,松柏生长健旺,个个杆粗冠大,遮天蔽日,把整个墓地装扮得庄严肃穆,秀气诱人。为了保护墓地石碑和古松柏,先祖们还在墓地东南角盖了两间厢厦房,专为护墓人居住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