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家庭急救自助:不可不知的89个家庭急救预案
33461800000062

第62章 急性腹痛

急性腹痛是常见的病症之一,往往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如不及时发现,延误诊治,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或使病情恶化而后悔莫及。

预防措施

腹痛是孩子常见的病症,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肚子疼的经历,只是症状有轻有重,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1.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进餐,少吃零食,少吃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

2.让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4.疑有食物过敏者,应尽量避免进食这类食品。

5.应特别重视腹痛孩子心理上的指导和治疗:尽量减轻孩子对上学、上幼儿园、进食、排便的紧张或恐惧感,孩子的父母要关心体贴孩子,减少责怪。

6.孩子腹痛时间较长,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有无肠寄生虫感染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予以相应治疗。

常见错误处理方式

腹痛常是人体某部位发生某种病变的信号,一旦发生急性腹痛,常常变化快,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1.一发病就给予服用止痛药物。

2.不知道病因就乱给孩子揉肚子,可能会加剧腹痛。

3.在腹痛时自己服驱虫药或乱吃泻药,加重病情。

正确的急救措施

1.正确的处理方式

在孩子发生急性腹痛就医之前,即使家人不能识别腹痛的性质、病情的严重程度,家人也不要惊慌失措,而要采取正确的早期处理措施,这对孩子的治疗很有益处。

(1)没有弄清原因之前,不要随便给服止痛药,因为止痛药有可能掩盖疾病的本质,以致贻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对于孩子的腹痛,父母不要惊慌,如痛得不太严重,不妨先问问孩子大便的情况,若已有多天没有大便的,可用开塞露通便。

(3)有轻度腹泻时可给服止泻药;怀疑有蛔虫的,则可驱蛔。

(4)腹痛比较剧烈或者时间比较长者,应及时去医院求诊。

(5)去医院前可先用拇指间歇地重按两侧足三里穴(或加合穴)数分钟。足三里穴在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合谷穴在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的中点。

2.注意事项

(1)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急腹症发作时都要禁食、禁饮。

(2)不要随便服止痛药,会引起胃肠道蠕动减弱、胀气而加重症状。

(3)注意观察孩子的呕吐物、粪便、尿的颜色和性质、次数,女孩还须观察有无阴道出血等。

(4)为了减轻腹痛,不同疾病的孩子会采取一些奇特的姿势,不要勉强平卧。如腹膜炎的病人愿意侧卧,两髋曲屈,头略低;急性胰腺炎的孩子多愿坐起来,上身向前倾等。

(5)急腹症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与就诊时间早晚有密切关系,协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最舒适的姿势去医院急诊。

3.常见引起孩子腹痛的疾病

(1)急性阑尾炎。

多见于3岁以上的孩子,起初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约6~12小时后转到右下腹,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常有发热,可伴有恶心、呕吐,腹部检查右下腹有明显固定的压痛伴肌紧张。孩子阑尾炎的症状有时不如成人那样典型,更需要仔细观察。

(2)肠套叠。

多见于2岁以下孩子,表现为阵发性哭吵,面色苍白,常伴呕吐,直肠指检见果酱样血便。仔细按摸孩子腹部,常可摸到一个似香肠样块物。发现上述情况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早期通过空气灌肠可将套叠肠曲复位,时间太晚则需手术治疗且套叠处肠壁可因缺血而坏死。

(3)腹股沟疝。

即“小肠气”,在腹股沟(大腿与躯干交界处)部出现一椭圆形隆起,大多进入阴囊。当孩子站立、咳嗽或啼哭时,肿块出现或增大;安静躺下时,肿块缩小会消失。这种能复位的疝,可等孩子稍大后再行手术。如不能复位即称嵌顿疝。孩子如有阵发性哭吵,应仔细检查腹股沟有无疝的肿块突然增大及压痛,以便及时发现嵌顿疝,立即去医院就诊。

(4)胆道蛔虫症及蛔虫性肠梗阻肠。

蛔虫症是引起孩子腹痛的最常见的原因,以脐周围为主,无固定部位。胆道蛔虫症表现为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孩子哭叫打滚、出冷汗、面色苍白,常伴呕吐、吐出胆汁与蛔虫,剑突下或稍偏右有局限性压痛,多无腹肌紧张。蛔虫性肠梗阻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胆汁、蛔虫,无大便,腹部可摸到蛔虫包块或痉挛肠管,严重者可发生肠壁坏死、腹膜炎。

小链接

孩子腹痛不可乱按摩

孩子腹痛,随意按揉和热敷会加重病情,引发危险。

1.肠虫症是孩子腹痛的常见原因,按揉腹部会刺激虫体,引起胆道蛔虫症,甚至穿破肠壁。

2.急性阑尾炎在孩子中也较多见,一旦发生穿孔,如果这时采用热敷,就可能促进炎症化脓处破溃,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3.肠套叠使被套入的肠子血液供应受阻,引起疼痛。盲目按摩,可能造成肠子套入部位加深而加重病情,时间久了会使肠子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