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家庭急救自助:不可不知的89个家庭急救预案
33461800000034

第34章 外出与孩子走散

孩子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在人多之处会突然停下来,东摸摸、西看看。从幼儿园接回家时,如父母不够留意,或者与别人交谈忽略了孩子,都会让他走失。

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以下措施可供参考。

1.告诉孩子,如果走失了最好在原地等候,因为父母一定会回原路寻找,孩子四处乱走就不容易遇着。

2.父母让孩子认识马路的警察站、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医院等公共机关,让孩子有事时可以找到帮助。

3.孩子熟记家里的电话和家庭地址,或者在孩子的身上留下联系电话或地址。

4.关键是父母,应当经常留意孩子的所在,让孩子牵着自己,或拉着孩子走,或在父母的监护下自己走动,人多的时候不能松开孩子的手。

5.要让孩子知道走失的严重性,让他主动的跟着父母,有什么要看的和父母一同看,两个人始终在一起彼此照看着,这样才能避免走失。

6.告诉孩子万一走失应该去找警察、保安、解放军叔叔,或是找大街上戴值勤袖标的老爷爷老奶奶请求帮助,千万不能求助陌生人。

7.教会孩子认识回家的路,多领着孩子走几次,孩子主动记住后就会减少不少麻烦。

常见错误处理方式

父母一不留神,孩子就不知溜到哪里去了,避免做出以下的行为,慎防与孩子走散丢失。

1.带着孩子去公园、商场、游乐场时,不盯紧孩子。

2.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公共场所,没人照看。

3.将孩子托给陌生人照顾。

4.跟朋友或同事交谈甚欢,而忽略了照看孩子。

正确的急救措施

1.正确的处理方式

当发现孩子走失时,家人要保持冷静,并及时寻找走散的孩子。

(1)立即到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报案进行登记,请公安机关协助查找。

(2)如果孩子在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走失后,父母应该找公园、商场广播室和派出所就近寻找。

(3)分析孩子可能去的地点,如同学、亲戚家,如没有,立即到公路、河流等危险的地方查找。

(4)同时分析发现时孩子可能走多远,身上带多少钱,有无离家出走的可能。

(5)对于走失时间超过48小时,应立即到公安机关开失踪人口证明,到附近地区的报社、电台、电视台刊登寻人启事,并到寻人网站将相应的资料公布。

(6)报纸和寻人网站的选择应遵循普及大众化的原则。刊登时间最好连续十次以上,如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应注明提供信息的酬金,这样会更利于寻找。

(7)应冷静分析可能发生的一切,并做好心理准备。切忌过于焦急而盲目寻找。所有寻找行动应在客观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展开。

(8)对于寻人启事刊登后,一些骗子以提供信息为名索要财物的,应先稳住对方,并立即报案。

(9)向专业的寻人机构请求帮助,建立寻找档案。制定寻找计划,及时互通寻找信息。调整好心态,千万不要陷入过于悲观和消极的情绪中。

2.对孩子加强安全教育

(1)多给孩子看一些有关走失的书籍、电视节目,或者跟孩子讲讲其他孩子走失怎么办?孩子因为好奇心强,总喜欢到处走走,到处看看。所以,父母除了要多关注孩子以外,还要让孩子学会怎样保护自己。跟孩子讲小朋友走失的故事,告诫孩子外面的世界尽管精彩,但也潜藏着很多危险。从而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不要随便离开家人。

(2)父母可以通过提问或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记住家里的电话和地址。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辨识能力和应变能力。如家人可以一起玩“找妈妈”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孩子学会如何应付走失,并让他获得切身体验,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4)教孩子注意听公共场所里的广播,可以训练孩子听从指挥、判断安全性、冷静、想办法应对突发事件等各种能力。孩子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并在紧急情况下应用。

小链接

怎样预防老人走失

以下几种方法,家有老人或小孩的家庭值得借鉴:

1.制作一张身份卡。上面写清楚老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放在老人的衣袋内或是戴在老人的脖子上;也可将标有身份信息的布片缝在老人的外套上。当然,别忘了要保密个人或家庭资料。

2.有条件的可以为老人购买带有GPS功能的手机、手镯、鞋子等高科技产品。这个产品为目标对象设置一个安全距离,一旦目标对象离开了这个距离就自动通报家人或报警。

3.日常留意老人的行动。老人外出时,尽量由家人或保姆陪同,避免他们离开家人的视线范围。

4.平时经常让老人背诵易记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不要前往人多或交通复杂的场所,与家人失散时应在原地等候,不要乱走。

5.多给老人拍摄生活照。万一发现老人走失,家人应马上报警,并向警方提供其近照。

6.多陪伴老人。多跟老人沟通,从生活上关心老人,让他们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生活。

时下,老年人因家庭矛盾故意离家出走的情况越来越多。这类情况大都是老人与家里的亲人之间闹矛盾,一时想不开赌气而离家出走。

老人故意出走,有可能有去无回,需要家人提高警惕。一方面,老人之间一旦有了矛盾,要及时化解和消除,双方不要都当“老小孩”,一方生了气,另一方要让步。另一方面,老人与家庭有了矛盾,也不要生闷气,用偏激出走的方法来解决。

作为子女,要讲孝道,不仅让老人生活衣食无忧,而且让老人精神愉快,平时回家要多向老人嘘寒问暖,与他们交流谈心,家里的事情,尽可能地向老人说说,让老人感到自身存在还有价值,儿女眼中还有他们。另外,子女应在财产、再婚等方面,尽可能地尊重老人的意愿,不干涉老人的自由,真正让老人感到子女的关心、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