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老火车的时光慢游
33359200000040

第40章 7581次(柯柯—德令哈):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车次7581

始发站西宁西(08:35)

终点站格尔木(20:02)

硬座82元

硬卧167元

区间里程818公里

区间时间11小时27分

从盐湖回到茶卡镇,准备搭班车去乌兰。在30平米不到的“迷你”候车室,一位老大哥走了过来,开始和我搭话:

“你是来旅游的?”

“是的,你是……过来公办的?”

“是来出差的,去海西的德令哈看看,你去哪?”

“去乌兰,然后从那儿乘火车去德令哈。”

这位大哥姓陆,身穿白色POLOT恤、牛仔裤,手持一个黑色的电脑公文包,普通话流利,带着深沉的北方味道。看上去就像城市里那些深沉、干练的商务人士。

于是我就和老陆同行了。老陆是河南郑州人,交谈下来才得知,他竟然是一个相当资深的户外爱好者。当我还是一个在学校里念书的小屁孩时,老陆便已经翻越了海拔3500多米的贺兰山主峰。

“膝盖上的伤,就是爬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时留下的。爬这个山,要从内蒙的阿拉善左旗进去。那次之后,我就渐渐淡出自虐性质的玩法了。”

老陆一脸自信,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娓娓道来。

一路上听老陆讲着各种旅行经历,时而穿插着一些他对历史和人文的独到见解,还是相当有收获。老陆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侃侃而谈也不吝和别人分享他的收获和心得。

中巴车行驶在海西干燥苍凉的公路上,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是和青藏铁路平行,一同伸向远方。从现在开始,汽车已经缓缓进入柴达木盆地了。到达那里的时候,老陆用手机上的海拔表测试了一下,只有2900米左右。从海拔3300米骤然下降到2900米,这一路果然是盆地中的旅行。

乌兰是蒙古语“红色”的意思。我和老陆原本打算从乌兰火车站乘火车去德令哈。但听当地人说,乌兰站有些偏僻,于是就和老陆以及一位老乡拼车去了戈壁的柯柯。柯柯站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火车站,每天只有两班火车来往,即7581次和7582次。有意思的是,就像很多小站一样,柯柯站没有售票窗口,乘客们如同乘公交车一样,上车买票。

7581次晚点了足足有40分钟才姗姗来迟,我和老陆在倒数第二节车厢上了车。原以为并不会有太多人乘这趟高原绿皮车,上去后才发现判断失误。座位是没指望了,我们朝最后一节车厢走去,却发现门是锁着的,可是里面明明稀稀拉拉地坐着一些乘客,这到底怎么回事?

一男一女两个列车员走了出来。两个人年纪都在40岁上下,男的平头,较瘦,女的则胖乎乎的。我把自己的疑惑抛在了他们面前:

“这节车厢不能进去么?”

“是的,这节车厢是给铁路职工家属使用的。”胖胖的女列车员回答。

“看来,我们没希望了。”我朝老陆使了一个眼色,老陆则微微一笑。

“那儿,我们就在那儿待着好了,反正只有1个多小时就到了。”

“你们到哪?德令哈么?”一直沉默着的男列车员发话了。

“对,我们就到德令哈!”

“那好,你们进去坐吧。”说完,男列车员把门打开。

这下,轮到我们惊讶了。

当然,对列车员表示感谢还是必须的。

就这样,我和老陆做了一回儿“特权阶层”。作为得益者,看到外面的乘客站在过道上,还是有些不是滋味。总有一些事情让你感慨之余,无言以对,不知所措。

后来,瘦的男列车员又走了过来,问我是不是传说中的“驴友”。这个问题让我觉得一阵尴尬,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好在他没有过于纠结这个,简单地说了一句“在这里好好玩”便离开了。这让我有些心存感激,不仅仅是因为他给了我位子坐。

窗外是连绵的群山,干裂的大地。一路上皆是如此,绿色永远是稀缺品。这就是悲壮得让人欲哭无泪的海西。7581次和反方向的7582次作为这条铁路上幸存的唯一一趟绿皮火车,反而成为高原上最绿的绿色。也许有人会问,开往拉萨的进藏列车,不也是绿皮车厢么?的确,从颜色的角度上看,那是一种深绿色。但此绿皮非彼绿皮,进藏列车是清一色庞巴迪(BSP)设计的25T型空调车厢,其内部的装修之豪华、设备之先进远非22型车厢所能比拟。因此,进藏列车只能算是一种“伪绿皮”,并非是我们眼里具备一定草根精神的传统绿皮车。

下午4点30分,7581次列车缓缓驶进德令哈车站月台。崭新的德令哈火车站,人丁兴旺,人群如潮水一般挤向出站口。干净明亮的站前广场,正以她博大的胸怀迎接着我们。只有四周巍峨的群山,孤独地注视着每一个来到这里和离开这里的人。

我和老陆来到新城区,一切都令我们感觉略微有些莫名。现代化的德令哈,似乎不可抗拒地要改变着我们顽固的印象。新式的体育场,商品琳琅满目的步行街,打扮入时的漂亮女孩子,都接二连三地轰炸着我们之前对德令哈的刻板印象。我和老陆还发现了一个做鸡蛋煎饼的小店,饥肠辘辘的我们立马各自要了一套。

这还是诗人海子眼里那个雨水中荒凉的城市么?

带着一路的疑问,当老城区的残破与落寞出现在眼前时,才依稀嗅出当年海子在这里留下的味道。特别是老火车站周围,到处是80年代特色的墙体广告。还有一座老式的水塔,迎着夕阳,独自等待。水塔像转经筒一样的身躯,写满了这座城市的过去。

天色渐暗,德令哈的夜色将至。远方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诗人早已远去,如今后人们只能徒劳而又空虚地追随他的足迹。

旅行小提示

7581次列车目前已经改为新空调“红皮”车,高原上唯一一趟绿皮火车已不复存在。要想体验绿皮车只能等待旅游旺季时增开绿皮的临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