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全方位:活到100岁的健康管理法
33190900000007

第7章 望舌

《千金方·心脏脉论》云:“舌者,心之

官”,同时,舌又通过多条经脉与诸多脏腑相连,所以脏腑的病变可以通过舌象反映出来。这正如《临证验舌法》所云:“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

望舌主要是诊查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情况。舌质亦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体按其部位的不同,可分舌尖、舌中、舌根与舌边四部分,并分别与心、肺、脾胃、肝胆相对应;舌苔则是附着于舌体之上的苔状物,由胃气上蒸而来,既可遍布于全舌,又可相对集中于舌上的某一部位。

舌诊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舌诊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正是由于舌象在望诊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历代前贤与现代大家纷纷对其诊法进行阐述。条分缕析者有之,归纳概括者亦有之,故而笔者不复赘言。在此敢请初学者注意的只有两点:

一、要动态地看待舌象

同一种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出现不同的舌象。例如同是外感,在其初起阶段,舌质可能是淡红的正常色,舌苔可能是薄白;而到了外感的高峰期,舌质就有可能转化为颜色较深的红色,舌苔也相应地转化为黄色等等。另外,不同的病,也可以表现为相同的舌象,如舌红、苔黄腻,既可见于黄疸性肝炎,又可见于夏季的外感,还可见于化脓性肺炎等等。总之,舌象的变化是正邪此消彼长在舌上的外在反映,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舌象的理解不可过于机械。

二、要辩证地看待舌象

舌质与舌苔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病况,但在一般情况下,两者是统一的。如内有实热,舌质为红色,舌苔则为黄色;若病属虚寒,舌质淡而舌苔白。但在临床上,也有舌质与舌苔不一致,甚至看似矛盾之时。如红绛舌质本属热象,白腻舌苔多为寒湿,但也可以两者并见,这种情况既可以出现在外感温病中——血分有热、气分有湿,又可以出现在内伤杂病中,乃阴虚火旺兼湿浊内停之象。再如舌红苔白也可以出现于燥热伤津的初期阶段,表面上看似矛盾,实际上只是燥热化火迅速,苔色尚未来得及转黄而已。所以,我们在看待舌象时一定要辩证分析。

舌象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是:

1.关于舌质舌质淡红为正常色,比淡红色淡者称“淡舌”,为气血不足之象。比淡红色稍红者为“舌红”,主热。比红色更红是绛红,系邪热亢盛之征。绛红舌更进一步,则是绛紫舌了。如果是绛而燥,乃热极之兆,日常并不多见。另有紫而滑者是阴寒内盛,舌有紫斑者为瘀血内阻。

2.关于舌苔薄白苔为正常苔。由薄白苔转为微黄苔,说明外邪有入里化热的趋势。由微黄苔转为黄苔,说明里热已成。由黄苔转为黄燥,说明邪热伤津。如果舌苔湿润黏腻,则为黄腻,乃湿热内蕴。另外,白苔为里寒,苔白而滑润,则是寒湿内盛。若由白滑苔转为灰滑是为寒湿内阻、阳虚寒盛。如果是苔黑而润,则是阴寒更甚病情更重了。以图示之,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