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全方位:活到100岁的健康管理法
33190900000034

第34章 高血压的合理用药

一、常用降压药物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1)利尿剂

噻嗪类排钾药依他尼酸(利尿酸)、氢氯噻嗪(双氧克尿塞)、夫噻米(速尿)。

噻嗪类保钾药安体舒通、氨苯喋啶。磺胺类吲哚帕胺(寿比山)。

主要特点:

1.本类药物单独使用时,适于高血压早期或轻症患者以及高血压合并水肿的病人。

2.长期服用排钾利尿剂可导致低血钾、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尿酸;保钾利尿剂可导致上述几项均高。吲哚帕胺可导致血糖的明显上升。

3.高脂血症患者、痛风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青光眼患者禁用或慎用本类药物。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吲哚帕胺。

4.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使用本类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血钾、血糖、血脂、血尿酸的变化情况。

(2)β-受体阻滞剂

倍它乐克、康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普萘洛尔(心得安)、达力全。

主要特点:

1.本类药物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及精神压力较大的人群。

2.严重心动过缓、重度传导阻滞,明显心功能不全以及外周血管病、哮喘病患者禁用,高血脂人群慎用。

3.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本类药物不可突然停药。

4.大剂量使用本类药物可诱发心力衰竭,长期使用可致血糖升高。

(3)钙离子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

长效抗压药异搏定、拜心通、恬尔心、各种地平类控(缓)释片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福达)等。

短效降压药硝苯地平(心痛定)、非洛地平(博依定)、氨氯地平(络洛喜)、尼群地平等。

主要特点:

1.本类药物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2.严重心动过缓、重度传导阻滞、明显心功能不全者禁用长效钙拮抗剂,明显心悸患者慎用短效钙拮抗剂。

3.服用本类药物可有以下不良反应:心跳加快、面部潮红、踝部水肿等。

4.服用本类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5.服用本类药后血压不能有效下降且心率加快时,可适量加服β-受体阻滞剂。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开搏通)、依那普利(悦宁定)、培哚普利(雅适达)、苯那普利(洛丁新)、西拉普利(一平苏)、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瑞泰)。

主要特点:

1.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

2.明显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

3.不良反应为干咳,少数人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或高血钾或低血糖反应。

(5)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代文、科素亚、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

主要特点:

1.适用人群同ACEI。

2.服用本类药物较少出现干咳等不良反应,但少数可出现轻度头晕、恶心。

(6)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

主要特点:

1.本类药物适应范围较广,副作用较小,但价格较高。

2.个别人服用本类药物后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7)复方制剂

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复方罗布麻、珍菊降压片、牛黄降压片等。

二、服用降压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1.慎重选药高血压患者首次用药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用药之初一般应单类型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2.坚持用药一旦选定适合自己的药物,在服用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频繁换药。因为除自身健康状况外,诸如膳食结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运动情况、天气变化等均能影响血压使其发生变化。如果服药已有一段时间(比如一两个月)了,血压控制仍不理想,须在排除上述因素之后再考虑换药;二是到目前为止,高血压还是一种无法彻底治愈的慢性病,所以必须长期用药。即使用药之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并不说明血压真正的正常了,一定要认识到这只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所以仍然要继续服药,只是可以适当减少用量而已。服用降压药物在减量时,要注意的是药量切不可骤减,以防血压反弹。

3.联合用药在排除所有外来因素的前提下,用药之后血压仍不理想,就要考虑联合用药。所谓联合用药,是指不同类型的降压药之间的配伍使用,而非同一类型的药物的叠加。其原因是最大限度地规避药物的不良反应。

通常,临床上是这样联合用药: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ACEI

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拮抗剂+ACEI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

4.定期、定时测量血压降压药物的疗效如何决不能凭患者个人的自我感觉,而应看检测的结果。测压时应注意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同一时间所测的血压值才有可比性。因为血压有其本身的波动规律,大多数人上午9点到11点,下午4点到6点分别会出现最高峰与次高峰,中午12点到午后2点,凌晨1点到3点血压会出现小谷底与大谷底。据测定,处在高峰期的血压与处在谷底的血压可相差10%到15%,即10到15毫米汞柱以上。不同时间段测得的血压值没有可比性。因此,应在大体相同的时间段内测血压;第二个则是要定期测血压。每一个高血压患者每周至少应测压1~2次。另外,如果本人尚未被诊断为患有高血压,而父母血压均高者,则应从25岁起,每月至少测量1次血压;父母中有1人患有高血压者,其子女最晚也要从35岁起,每月测量血压1~2次。

5.标本兼治治疗高血压,单纯降压只是治标。在降压的同时,调节血脂,软化已经硬化的血管才是治本之策。当然,这也包括应该同时治疗高血压的合并症或继发症。单纯的降压,固然可以把过高的血压降下来,但若置过高的血脂、血糖、血黏度于不顾,置动脉的硬化于不顾,反而更容易诱发缺血性中风。

6.综合治疗由于血压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治疗高血压必须多方面入手“齐抓共管”:精神方面要注意心理平衡,力戒负面情绪对血压的伤害。饮食方面,一是要“清”——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过量摄入;二是要“淡”——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一定要控制在5克以下,血压越高,食盐的摄入量越要严格控制;三是要“杂”——不要挑食,多吃一些富含钾、钙离子的果蔬与粗粮。生活方式方面一定要戒烟,至于酒,能不喝就不喝,至少要限量。最后一条就是要多运动,但是紧张、剧烈、刺激性大的活动尽量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