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全方位:活到100岁的健康管理法
33190900000023

第23章 癌症的病因

临床统计结果说明,癌症已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意外伤害等各种致死因素的首位,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的延续。为此,我国政府将每年4月15日至21日订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意在引起每位国民对癌症的高度重视。

就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某些肿瘤在其直径小于0.5厘米时,在一般体检中很难被发现,而癌变程序一旦全面启动,癌细胞就会以乘方的速度快速分裂。一个肿块在15至30天中,体积就可以增大1倍。另外,肿瘤动力学研究发现,一个晚期肿瘤病灶每天可向血液释放1万至5万个癌细胞;直径为1厘米的肿块,每天排入体内的癌细胞多达100万个。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在人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有感觉的时候再去检查,结果往往是已届中、晚期,甚至肿瘤已经扩散或转移的根本原因。因此,掌握肿瘤早期的一些蛛丝马迹,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战胜癌症、维护人体健康意义十分重大。

一、癌症产生的外部原因

(一)环境污染

1.空气污染

(1)工业、化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煤炭和石油的大量消耗,导致空气中一氧化碳、多环芳烃化合物(如3-4-苯并芘、苯并蒽、甲基胆蒽、苯等)以及铅、砷、镍、铬等有毒重金属含量的大量增加。

(2)粉尘的大量增加。如房屋拆迁、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大气粉尘成倍地增加。

(3)家庭装修。据有关资料报道,国家卫生、建设和环保部门曾经进行一次室内装饰材料抽查,结果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这些装饰材料会释放出300多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醛、二氯乙烯、二甲苯等。

(4)封闭的房间。美国《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载文:“与高峰时间高速公路和城市街道的空气质量相比,酒吧等娱乐场所空气中所含的致癌微粒竟高出50倍之多。”其次,厨房里的烟尘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污染源。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出,厨房烟尘混杂有多种有毒颗粒物和有毒化学物质。厨房中的一氧化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更甚于一氧化碳,厨房烟尘已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祸患。全球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160万人被厨房烟尘夺去生命,也就是说每20秒钟,就有1人死于厨房烟尘。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酸雨等同流合污玷污水源。据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的调查显示,我国农村人口饮用水符合农村饮水卫生标准的比例为66%,还有34%的人口饮用水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初步摸底调查显示,我国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3.土壤污染

(1)水的污染导致了土地的污染,土中的污染物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

(2)空气中的各种有毒物质随雨进入土壤,然后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

(3)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土地,最终也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

4.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农作物所含的有毒物质急速剧增,由此而产生连锁反应,如各种肉类、禽蛋、奶类中所含有毒成分,直接进入人体。

5.辐射紫外线辐射可造成皮肤的日光性角化症,最终导致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另外,电离辐射对正常生理状态下分裂与繁殖最活跃的组织,如骨髓、生殖细胞和皮肤基底细胞杀伤力最大,它可以直接损伤其DNA,导致基因的突变。此外,X射线等辐射也充斥着我们生活的空间,这些都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二)不良的饮食习惯1.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1)高脂肪饮食:摄入过量的高脂肪食品,血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过高,则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诱发癌症。

目前,人们对动物性脂肪给健康造成的危害普遍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但对过量摄取植物性油脂对健康的损伤,则认识不足。

首先,就两者所能提供的热量而言,植物性油脂远远高于动物性脂肪。如每百克猪肉可产热395千卡,而每百克植物油则产热899千卡,是前者的2.28倍;更重要的是,人们看重的是植物油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病。但人们并不完全了解长期过量摄入这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还会激化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在产生大量血栓素、刺激血管痉挛、引发或加剧心脑血管病的同时引发癌症的发生。所以我们在控制动物性脂肪摄入量的同时,也一定要控制植物性油脂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以25毫升为宜。

另据报道,植物性油脂中以橄榄油的防癌、抗癌效果最好,特别是对防治乳腺癌效果尤为明显,因为橄榄油的油酸可使Her2/nev蛋白的生成量减少50%,正是这种蛋白是使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关键物质。

(2)高盐食物:钠盐因其渗透性强,所以能直接损伤胃黏膜,并能抑制上皮细胞的活性和前列腺素E的合成,因而能诱发胃癌。另外,食盐中所含的硝酸盐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又能转化为亚硝酸盐,再与食物中的胺结合就会形成致癌性极强的亚硝胺。亚硝胺能导致多种癌症。

(3)高糖食物:糖可以抑制白细胞的生理活性,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力。有资料表明,长期高糖饮食者比普通人患癌的危险性高4~5倍。

(4)腐烂或霉变食物:含多种强致癌物质和生物毒素,人们所熟知的黄曲霉菌就是其中之一。

(5)加工过于精细的食品:由于缺少膳食纤维,同时在反复加工的过程中,又必然会破坏或丢失大量维生素与矿物质,因此长期摄取此类食品,必然罹患各种消化道癌症。

(6)偏食:偏食有两方面弊病,其一,偏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失,进而影响免疫功能;其二,酸性食物(参见第113页)摄食过多,会导致酸性体质,而体液的pH值在6.85~6.95时,最适于癌细胞生长繁殖。所以偏食为癌症的发生创造了前提条件。

2.不科学的烹调方式

(1)油炸食品:目前,人们多用植物性油脂进行煎炸。就植物油本身而言,它的沸点是210℃,而在加热过程中,油温只要超过200℃,加热时间超过2分钟,油脂就会发生热氧化、热裂解、热聚合等一系列化学反应,油脂本身就会产生杂环胺、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被煎炸的食物在高温作用下,则会产生大量的聚丙烯酰胺,高浓度聚丙烯酰胺具有强致癌性。另外,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又会有大量油烟散布在空间,油烟中的丙乙醛又是一种促癌物质。所以煎炸食品应少做、少吃。

(2)烧烤食物:食物与火焰或灼热的金属接触,能产生强致癌物质杂环胺,且烧烤时的不完全燃烧又可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的3-4-苯并芘是公认的强致癌物质。所以有人说一只烤鸡腿等于60支香烟的毒性,并非无稽之谈。

(3)过硬、过热、过辣、过酸的食品:长期食用这些食品,无疑会给食管、胃肠道黏膜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从而诱发各种相应的癌症。

3.食品添加剂

(1)染色剂:如亚硝酸盐添加在食品中,可令食品色泽鲜亮。其实,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性,但当它转化成亚硝胺后,就具有了强致癌性。

(2)防腐剂:目前尚未见到明确的有关防腐剂致癌的报道,但过量食用含有防腐剂的食品,不利于人体健康是确凿无疑的。

(三)不良的生活方式

1.吸烟临床统计表明,90%的肺癌,70%的口腔癌、咽喉癌,50%的食管癌与吸烟有直接关系。此外,脑胶质瘤、甲状腺瘤、乳腺癌、胃癌等14种癌症与吸烟密切相关。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口腔癌的发病率要高12倍,膀胱癌高3倍,胰腺癌高5倍,鼻咽癌高17倍。每天吸20支香烟,烟龄为20年的“烟民”比不吸烟者肺癌发生率高50倍。全球每年有400万人死于吸烟所引发的疾病,占全世界每年死亡总数的6%,长期吸烟减寿10~15年。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主要缘于它所含有的有毒物质。香烟中含有3500多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其中43种可致癌、10种可促癌。一支香烟点燃后可形成2000毫升的烟雾。按烟雾的形成方式,可分主流烟雾与支流烟雾。主流烟雾因吸烟者的抽吸而形成;支流烟雾则是香烟自燃与吸烟者抽吸后外溢的烟雾混合而成。将主流烟雾与支流烟雾的化学毒性相比较,支流烟雾的毒性更大。如一氧化碳的含量,支流烟雾是主流烟雾的5倍,焦油和烟碱为3倍,3-4-苯并芘为4倍,氮为46倍,亚硝胺为50倍。

从香烟烟雾的吸入方式看,可分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两种。被动吸烟吸入的均为支流烟雾,所以蒙受的伤害更大。据有关机构通过对中国343563名不吸烟的居民抽样调查得知,有39.7%的人遭受被动吸烟之苦。其中,在家中被动吸烟者占67.1%,在工作间或其他公共场所被动吸烟者占14.44%,另有18.46%的人在家与在外均被动吸烟。看来这大约就是癌症会成为高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酗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体内由胃与十二指肠吸收,经肝脏中的代谢酶系统氧化之后生成乙醛,最后再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饮酒后,乙醇随循环系统迅速遍布全身,其中脑、脊髓和肝脏乙醇的含量最高,因此乙醇对这些器官的损伤也越重。例如乙醇可以导致肝硬化,最终引发肝癌。

有学者撰文称,酒精本身可能是一种致癌物,当它经常接触身体组织时,就会促使肿瘤生长;酒精也可能是一种辅助致癌物,它能增强其他物质(如烟草)引起肿瘤的作用;酒精还可降低身体免疫系统功能,使人更容易罹患癌症。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酒厂工人的咽喉癌、食管癌、肺癌和肝癌的发病率明显偏高。饮酒量越大患癌的风险也就越大。酗酒者咽喉癌的发病率是不饮酒或饮酒少的人的10倍;食管癌的发病率是其他人的25倍;女性饮酒者乳腺癌的发病率比不饮酒者高1~1.5倍。由此看来,为了防癌、抗癌,还是应该少饮酒。

3.运动过少研究证实,女性每周3次、每次半小时到1小时的有氧运动,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50%,乳腺癌的发病率可下降30%。每周慢跑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肠癌的发病率可下降40%~50%。

这里要注意的是运动必须适量,过高强度与密集的运动不但无益,反而使免疫力下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适量的有氧运动人体的杀伤细胞数量可增加27%,而高密度的运动则可使免疫细胞的数量下降33%。所以为了防癌、抗癌,适量的有氧运动势在必行。

(四)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诱发癌症的发生

美国抗癌协会研究表明,心情愉快,遇事能理智地排解,大约有10%的癌症可以自然消失。这是因为健康的心理,不仅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促进免疫球蛋白及其他免疫因子数量的增加,提高淋巴细胞的防御能力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且还能使大脑合成更多的愉悦素,从而更好地调节机体的内环境、保证身体的健康;相反,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状态欠佳,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脂酮的分泌就会大量增加。这种激素进入血液,不但会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而且会使免疫力大幅下降,从而诱发癌症的发生。

(五)生物致癌

1.寄生虫或病菌致癌

(1)裂体吸虫、肝吸虫可致膀胱癌;

(2)日本血吸虫可致结肠癌;

(3)华支睾吸虫可致肝癌或胆囊癌;

(4)幽门螺旋杆菌可致胃癌。

2.病毒致癌

(1)乙肝病毒可导致肝癌;

(2)人乳头瘤病毒可导致宫颈癌;

(3)EB病毒可导致白血病、鼻咽癌;

(4)病毒湿疣可导致鳞状细胞癌。

二、癌症产生的内部原因

免疫功能衰退是癌症之所以产生的主要内部原因。

人类的DNA由A、T、C、G四个碱基,对三万五千多种不同排列的基因组组成。这些基因组从癌变与否的角度看,又可分致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两种。通常情况下,这两种相互克制的基因在免疫系统的监控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时的人就是健康人,即使患病,也是非癌症患者。但是,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或是致癌基因被激活,或是抑癌基因失活,便会发生人们常说的“基因突变”。由此看来,免疫功能低下是癌症得以发生的关键因素。

人体的免疫系统除有防御、辨识、允许功能之外,还有监督功能,即监督自身细胞是否癌变的功能。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免疫系统能及时发觉癌变的细胞,并能及时将之清除,从而避免了癌症的发生;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监督无力,突变的基因得不到及时纠正,于是产生了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