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寒冰走苏东
33122300000008

第8章 白俄罗斯,人人都可能是“亿万富翁”

在中东欧国家旅行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各国的货币不一样。在我去的十几个国家中,几乎都是各国用各国的钱,美元和欧元不直接流通。所以,我每到一个国家就得换该国的货币。这些货币不仅名称不好记,而且与美元、欧元的汇率相差甚远。以与美元的汇率为例,在2009年8~11月间,1美元大约可兑换30俄罗斯卢布,2830白罗斯卢布,1.7乌克兰格里夫尼亚,2.5立陶宛立特,10爱沙尼亚克朗,0.5拉脱维亚拉特,3波兰兹罗提,70塞尔维亚第纳尔,1.3保加利亚列弗。之所以说是大约,那是因为汇率每天甚至上下午都在变动,有时上下浮动幅度还挺大的。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在这些国家中,拉脱维亚的拉特单位小,但价值最高;白俄罗斯的卢布单位最大,可是价值最小。

说到单位大的货币,去年早些时候,时任津巴布韦当大使的袁南生兄回国时送我一套该国的纸币,最小面值的是1元,而最大的则是一万亿元,中间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百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和千亿位等面值币种若干。这种钱如何使用,我想象不出来,只能听南生兄绘声绘色地讲述。不过,来到白俄罗斯,该国的货币之大、民众对本国货币的态度也让我长了见识。它虽然远不像津巴布韦货币那样夸张,但也是让花惯了人民币的我瞠目结舌,极不习惯。

白俄罗斯现行货币的名称与俄罗斯的一样,都叫卢布。但是,由于它的币值大约比俄罗斯的卢布少两个零,因此,当地的中国人把它称为“小卢布”。“小卢布”都是纸币,从面值上可以分为20万、10万、5万、2万、1万、5千、1千、500、100、50、20、10等十二种,总值为386680卢布。按我写这篇文章初稿时(2009年9月7日)该国的汇率,即1美元可换2830卢布,它们合136.64美元,也就是900多人民币。其中,最大面值的合70.67美元或480元人民币,最小的合多少美元则可以忽略不计,人民币可能不会超过4分。奇怪的是,大到20万卢布小至10卢布的各个币种都在流通,我在明斯克只住了几天,手里已积攒了厚厚一叠小面值的卢布,其中包括不少10卢布。由于多为刷卡消费,5万以上面值的卢布我还都没有见到。在紧挨总统府的十月饭店付账时,我半开玩笑地对收银员说,贵国人人都是“亿万富翁”,她友好地冲我笑着回称说“是”。我又问她,用如此大面值的货币买东西方便吗?要买比较贵重的东西怎么办?她耸耸肩,对我说道:“我们早已习惯了”。陪同的一位留学生小张告诉我,她就亲眼见一位顾客提着半袋子钱买一样几千万卢布的商品,售货员数卢布数得耐心,顾客等待结果等得也耐心,均无怨言。这可能就是前面那位由银员所说“习惯了”的内涵吧。但我一直在想,在这种“习惯了”的背后,白俄罗斯人是不是也有太多的无奈呢?毕竟这样的货币携带都不方便。钱包鼓鼓的,也没有多少。

在白俄斯的普通餐馆吃饭时,我不“识字”,因为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一样,国际化程度太差,菜谱上全是白俄罗斯的文字(其实,确切地说,就是俄文,只不过白俄罗斯人特别强调自己的文字与俄罗斯的不同。据懂行的人说,白俄罗斯文字与俄文实际上只有几个字母写法不同而已),不用说中文,连英文都少有。但是,我终究还能看懂菜谱上价格的数字。每样菜的单位价格大都是几千卢布,少数有上万卢布的。就我自己而言一餐下来,少则几万卢布,多则几十万卢布。再以住宿为例,白俄罗斯三星级以下饭店房间的标价多数十几万、二十几万卢布。下面是我在白俄罗斯不同城市的几笔用贷记卡消费的钱数记录:4日在明斯克吃饭用了89956卢布,住宿用了225000卢布。5日在布列斯特住宿用了72560卢布。6日在别洛韦日住宿用了15500卢布,吃饭用了60070卢布。毫无疑问,我的消费水平是偏低的,可即使如此,这些数字也都够大的了!平时,在商店里买一个小面包或一瓶水都需要近千卢布。真地很难想象,在白俄罗斯,一套房子、一辆汽车、一台电视该如何用卢布标价。如果这样标出来了,人们如何去数?如果要买并用卢布现金付的话,人们要带多少?所以,单从数字上看,说每个白俄罗斯人都是“亿万富翁”毫不为过。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白罗斯民众离真正的“亿万富翁”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比如,2008年,白俄罗斯人均GDP只有六千出头。按说这个数字也不算小了,但与原苏东地区其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之大就看得很清楚了。波罗的海三国和中东欧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平均人均GDP都在一万七千美元以上,而巴尔干西北部的斯洛文尼亚已近三万美元。

货币面值过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在不发达国家多半是由于经济状况不好、通货膨胀造成的。白俄罗斯独立以来,一直被通货膨胀问题所困扰。2008年的时候,白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还有13%。2009年初,为了阻止外汇储备缩水,白俄罗斯中央银行就大幅度下调卢布对美元和欧元的汇率,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将从1美元兑换2200卢布调整为1美元兑换2650卢布,对欧元汇率从1欧元兑换3077海卢布调整为1欧元兑换3703卢布。我去年9月到白俄罗斯的时候,1美元快兑换2900卢布了。由于汇率波动频繁并且时常大起大落,人们都不敢诸存卢布。外汇虽然不可直接使用,但能够自由兑换。于是,白俄罗斯人都把自己的钱换成美元或欧元,随用随换,虽然麻烦点但相对而言可以保值。这样一来,白俄罗斯人对卢布都失去了信心,最喜爱美元和欧元。

说到这儿,我还可以讲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在白俄罗斯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开车陪我去布列斯特和别洛韦日。从布列斯特驾车返回明斯科的途中,我们掉进了警察设的“陷阱”里。在限速120公里的准高速路上,突然有一段变成了限速60公里,而且标志非常小,快速开车的时候很难注意到。警察就在前面几公里处“守株待兔”,一个站在路边手挥小棒负责拦车,另一个坐在警车里专司罚款。被拦下之后,开车的留学生忙不迭地跑向警车,由于车速大大地超过了60公里,警察张口就要罚300美元。我们对警察说尽了好话,最后,坐在车里的警察同意200美元成交,但不能给我们没有任何手续并且威胁说随时可能再找我们的麻烦。为了装穷,我们凑了100欧元,30美元和近万元卢布。其中,30美元中有10张是很旧的一元面值,在兑换点都被拒绝过。在俄白乌三国,到银行兑换当地货币时,你所拿的美元或欧元不能太旧更不能太破,币面上不能有哪怕很小的污损或标记。总之,在中国国内兑换时不算事的事,在这三个国家都是头等大事,银行兑换点会毫不客气地拒绝给你兑换。然而,那位警察接过钱,将美元和欧元收下,却把一厚沓卢布扔出车来,还甩出一句话:“你拿这些小钱,是什么意思?”开车的这位留学生赶紧表白:“我们真没别的意思,只是把所有的钱都给您。”

违章认罚,恐怕在哪国都一样。但让我愤愤不平的,一是白俄罗斯警察罚款程序不透明,而且无章可循,随意性极强。二是白俄罗斯小卢布再不值钱,那也好几万呢,折成美元也有一、二十块,从经济上算有总比没有强吧。更为重要的是,卢布是你们白俄罗斯国家主权的象征之一,作为白俄罗斯公民,你干吗这样对待它们呢?这只能从两个方面都理解,要么是白俄罗斯的警察太有“财”了,要么是卢布在白俄罗斯太没有地位了。关于前者,我好像能理解。有一天大清早上,我站在十月宾馆的窗前向下望,一辆警车在总统府前路口停着。车上的警察用高音喇叭每隔一会儿就拦下一辆过往的小汽车。被拦的车上的司机们都是忙不迭停车下车然后跑进警车的副驾驶上,再过一会出来开车走人,车里的警察从不露面。他们做了什么交易没人知道,可知情者说就是违章者与交警商量交多少罚款了事。这样的警察能不富?关于后者,我左思右想也弄不明白。货币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之一,上面的图案要么是本民族、本国历史的重要人物,要么本国的大好河山或代表性建筑。总之,无论是人物还是景像在国民心目中都应有崇高地位的。可是,小卢布在白俄罗斯的境遇都到这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究竟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