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32863000000041

第41章 诗骨陈子昂

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他也因此被誉为“诗骨”,《感遇》诗被颂为唐代的“古体之祖”,《登幽州台歌》则被誉为初唐诗歌之绝唱。

陈子昂(659~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他的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陈伯玉集》传世。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然而当他从家乡四川来到长安,准备一展鸿鹄之志时,却四处碰壁,怀才不遇,令他忧愤交加。

24岁那年,陈子昂进士及第,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年),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

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使其冤死狱中。

在文学方面,陈子昂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38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

总之,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外,陈子昂在散文革新上也是有功绩的。他文集中虽然也还有一些骈文,但那些对策、奏疏,都用的是比较朴实畅达的古代散文,这在唐代,也是开风气之先。所以唐代古文家萧颖士、梁肃、韩愈都对他有较高的评价。

知识小百科

陈子昂摔琴名天下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早已在我国家喻户晓,一曲《高山流水》留下了千古佳话。然而,陈子昂摔琴觅知音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而陈子昂的诗名却正是因摔琴而闻名天下。

当年陈子昂虽然写一手好文章,却得不到别人的赏识。一日见一人捧琴以千金出售。周围不少达官贵人,只是赞叹好琴,却无人舍得购买。陈子昂灵机一动,以千金购得此琴,并对众人说:“我擅长演奏此琴,请明日到我的处所,我为大家演奏。”第二日,无数人慕名来到陈子昂的住所,欲听其演奏。陈子昂当着众人举起琴,愤然道:“我虽没有二谢的才话,但也有屈原、贾谊的志向。我从四川来到京城,携诗文百轴,竟无人赏识,此种乐器是低贱的乐工所用,我岂能弹之!”说罢,将千金购得的琴摔得粉碎。众人见状大惊,却见陈子昂取出自己的诗文,分赠众人。大家都被陈子昂的行为所震惊,待看了他的文章后,便更加佩服他的才华。于是陈子昂在一日之内便声震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