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文学精华
32863000000107

第107章 文学“洛神”萧红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位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相近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于极端的苦难与坎坷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1911~1942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代表作有《跋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在第一女中,萧红除了喜欢绘画外,还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在校刊上发表了署名为“悄吟”的抒情诗。

1934年,因作品《跋涉》中大部分文章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觉醒、抗争,带有鲜明的进步色彩,引起特务机关怀疑。为躲避迫害,萧红、萧军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于1934年6月逃离哈尔滨,经大连乘船到达青岛。随后生活于上海、重庆等地,于1942年1月22日在香港因病逝世。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了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丰厚的文化内涵。

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从而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获得了另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萧红小说正是以其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的文体风格在我国现代文坛上独占一隅,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1935年月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知识小百科

中国现代十大才女

庐隐(1898~1934),著有《海滨故人》、《灵海潮汐》、《曼丽》、《东京小品》。

苏雪林(1899~1999),著有《青鸟集》、《蝉蜕集》、《归鸿集》、《绿天》、《我的生活》。

冰心(1900~1999),著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石评梅(1902~1928),著有《涛语》、《偶然草》。

陆小曼(1903~1965),著有《大诗人泰戈尔在我家》、《秋叶》、《哭摩》。

林徽因(1904~1955),著有《钟绿》、《绣绣》、《蛛丝与梅花》、《窗子以外》。

丁玲(1904~1986),著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萧红(1911~1942),著有《跋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张爱玲(1920~1995),著有作《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等。

三毛(1943~1991),著有《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