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84

第84章 先锋作家——茅盾

茅盾,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石印的《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茅盾20岁时初出茅庐,到人才济济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一个清末就在商务编译所任职的高级编译孙毓修,看茅盾在读《困学纪闻》大为惊异,便问:“你喜欢考据之学?”茅盾答道:“谈不上考据之学,我是个‘杂’家而已。”孙更惊异,便问茅盾读过什么书。茅盾说:“涉猎所及有十三经注疏,先秦诸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昭明文选》、《资治通鉴》……”最后,茅盾补充说:“不过,我这些‘杂’学,不尽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孙恍然大悟道:“尊大人是何出身?”茅盾答:“我10岁丧父。”孙又问:“刚才你说家庭教育,想来是祖父?”茅盾答:“不是,是家母。”孙听后瞠目,喟叹不已。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发生了黄金提价舞弊案,全国各大报纸都有报道。茅盾读了报上的新闻非常气愤,于是他决定写剧本,记录这个案件。抗战以来,他写了四部长篇小说,都没有详细的大纲,而为了写这个剧本,他却写了篇两万七千字的大纲,相当于剧本字数的三分之一,因为他觉得自己写剧本是外行。他带着这个“大纲”,去拜访著名剧作家曹禺、吴祖光,虚心向他们请教。两位剧作家都给了茅盾热情的鼓励,又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不久,他终于在抗战的胜利声中写完了话剧《清明前后》,并在重庆《大公晚报》的副刊《小公园》上连载。

茅盾的主要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等。《子夜》出版于1933年,当时震动了中国文坛,瞿秋白把这一年称为“子夜年”。茅盾以《子夜》这部长篇杰作的创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已很难分身创作。1981年辞世。

延伸阅读

茅盾的婚姻

茅盾的祖父虽然很早为其订了亲,但这件事使茅盾母亲大伤脑筋,考虑到不识字的媳妇与儿子太不相称,担心给儿子带来苦恼,可退婚的话,又怕女方不肯。1917年春节期间,母亲问茅盾:“你有女朋友吗?”茅盾腼腆地说:“没有。”“真没有?”母亲又追问了一句。茅盾点点头。这时,母亲本来是想:如果儿子有了女朋友,执意要退婚的话,她就出面与女方交涉。得知儿子没有女朋友,她便接着说:“我从前料想你出了校门后,不过当个小学教员,至多是中学教员,一个不识字的老婆也还相配;现在你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不过半年,就受重视,今后大概一帆风顺,还要做许多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老婆就不相称了。所以我要问你,你如果一定不要,我只好托媒人去退亲,不过对方未必允许,说不定要打官司,那我就为难了。”因茅盾全神贯注在事业上,老婆识字不识字觉得无所谓,他不愿让母亲作难,况且娶过来后,或进学校,或由母亲教她识字,都无不可。为此,第二年,母亲就为儿子办了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