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67

第67章 政治家兼诗人——屈原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政治家屈原

战国时期,有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其中,秦、齐、楚三国最强盛。秦国早想吞并楚国,一直没敢行动,就是因为齐楚两国关系很好。

怀王十五年(前304),为了拆散楚国和齐国的联盟,秦国丞相张仪决定亲自到楚国去一趟。张仪到了楚国,首先找楚王的宠妃郑袖、公子子兰和大臣靳尚这几个人,送给他们许多金银珠宝,让他们去劝说楚怀王,和齐国断交。这几个人得了好处,甘心情愿为敌国效劳,迷惑楚怀王。楚怀王果然中计,举行隆重仪式,接见张仪。张仪以秦王代表的身份,对楚怀王说:“咱们秦楚两国,山水相连,本应结盟友好,称霸天下,可您却同东海边上的齐国联合。我们大王对您的做法很不高兴。我们大王说了,如果您和齐国断交,秦国就送给您六百里的土地。”

不用一兵一卒,白来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越想越高兴,下令大摆酒宴,隆重庆贺。屈原是坚决主张齐楚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他听说张仪来到楚国,知道他准是来破坏齐楚联盟的。他担心楚王上当,就闯进王宫。见了楚怀王,他大声说:“张仪的话,大王千万不能相信。楚国要是跟齐国绝交,秦国就会趁虚而入,欺负楚国的。”

可是,楚怀王不听。屈原长叹一声,只好离开了。

后来,楚怀王果然和齐国绝了交,又派使者到秦国,接受那六百里土地。楚国使者到了秦都咸阳住下。一个多月过去,张仪才在相府召见了他。使者提出六百里土地的要求,张仪故作吃惊地问:“什么?什么六百里土地?哪儿来的六百里土地?”

“不是你亲口说的,要送楚国六百里土地吗?”使者说。

“那是你们听错了。”张仪冷笑一声,“我说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

使者气愤地立即赶回楚国向楚怀王汇报。楚怀王下令出兵,对秦国进行报复。楚国出兵,没有准备,秦国却早有提防。结果,头一仗,楚国一触即溃,丧失了汉中六百里土地;再一仗,楚军仍然没有取胜。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不已,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离骚》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司马迁(生卒年不详),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出生于史学世家。他的先世是周期的史官,其父司马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