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06

第6章 商人政治家——吕不韦

吕不韦,作为一个商人,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甚至可以说他改变了中国历史。他任丞相,先后辅佐秦庄襄王和秦王嬴政十几年,使秦国保持强盛的势头,把东方六国远远甩在了后面,拉开了统一天下的大幕。

吕不韦(前292~前235),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战国时代著名商人,战国后期秦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后来位及秦国丞相。

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是比较低的,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吕不韦决定弃商从政,以达到成为贵族的目的。

取得成功,单纯靠拉关系、贿赂官员是很难取得重大成功的。因此,他决定把“奇货可居”的经商理论应用于政治权谋,直接从高层入手,孤注一掷,把秦国的质子异人作为自己进入上层的阶梯。又以五百金购珍宝献与当时受宠的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劝安国君嬴柱立异人为嫡嗣,改名子楚。在花费巨资包装质子的同时,吕不韦还大演美人计,把自己心爱的女人赵姬送质子异人为妻,以博得异人的欢心。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死后,安国君继秦王位,守孝一年后,加冕才三天就突发疾病去世了,谥号为孝文王。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公元前249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三年后秦庄襄王病死,十三岁的嬴政继位,即后来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理应事事强于诸国,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号称《吕氏春秋》。并把它悬挂在咸阳的城门上,贴出告示:若有人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随着嬴政越来越大,吕不韦怕自己与太后私通之事败露,于是把自己的食客嫪毐伪装成宦官而进献给太后,嫪毐进宫后受到太后专宠。嬴政发现母亲赵氏与吕不韦、嫪毐有奸情,并且还听到自己是吕不韦儿子的说法,就先把嫪毐家三族人众全部杀死,又杀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把太后迁到雍地居住。后将吕不韦发配到蜀地,吕不韦不能自安,最后饮鸩自杀。

吕不韦作为一名由商人跃上政治舞台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固然有他唯利是图、贪求权势的阶级局限性,但是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两任秦国相邦,主持朝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为秦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基础。他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为封建大一统的理论作了新的探索。尽管他和秦始皇政见有所不同,又发生了激烈的权力冲突,但是事实说明秦始皇的统一与吕不韦的功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总其一生,他对秦统一天下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无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延伸阅读

成语典故之“奇货可居”

卫国的富商吕不韦经常往来于中原各地做买卖。一次他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巧遇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吕不韦从商人角度看到了异人身上的价值,认为他是稀有的值得投资的“货物”。

回家后,吕不韦问父亲:“农民种田,一年能得几倍的利益?”“可得十倍的利益。”父亲回答说。“贩卖珠宝能得几倍的利益?”“可得几十倍的利益。”“要是拥立一个国君,能得几倍的利益?”“那就无法算得清楚了。”于是吕不韦向父亲说起巧遇秦国公子异人的事,并表示要设法把他弄到秦国去做国君,做个一本万利的大买卖。父亲非常赞成。

在与异人密谋后,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到秦国求见华阳夫人,说服她认异人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说服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

后来,子楚如愿当上国君,他没有食言,让吕不韦享受10万户的纳税,并当上了丞相。自此,吕不韦所买下来的这个“奇货”,终于为他换得了无法估量的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