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33

第33章 著名军事谋略家——韩信

韩信熟谙兵法,因势用兵,以兵造势,故能出奇制胜,战必胜,攻必取,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韩信配剑从军,投奔项梁的西楚军。项梁战死后,继随项羽,但未受项羽重用,只是充当一名执戟卫士。他多次向项羽献策,均不被采纳,于是愤然逃出楚营,投奔汉王刘邦。刘邦初始也没把他当将才使用,只任命他为治粟都尉。韩信见刘邦不肯重用,决意离汉营而去。丞相萧何素知韩信之才,闻讯即刻骑马月夜苦追,将他劝回,由此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后来,刘邦在萧何的屡次劝说下,亲自与韩信讨论军国大事,确信韩信为稀世之才,遂举行仪式,拜为大将。

拜将之后,韩信建议刘邦出兵关中,把关中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关夺取天下。韩信分析:“大王入关中时曾约法三章,对关中百姓秋毫无犯,关中百姓都盼望您回去做关中王,大王的部下又大都是关中人,可以借此良机,依靠关中人东征,定会取胜。”鉴于韩信的军事谋略与才干,令刘邦相见恨晚。

刘邦入汉中时,为了表明不再东出争夺天下,同时也为了防止关中三王的袭击,烧毁了关中到汉中的栈道。韩信派出人马去修复栈道,给人一种将要从这里进军关中的假象,他自己却率军迂回绕过陈仓,从那里突发攻击,一举大败章邯等三王,占领了关中。

占领关中后,以前归降刘邦的诸侯又都背叛了刘邦,韩信又奉命平定诸王之乱。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魏地,俘虏了魏王豹。

之后,韩信又奉命去讨伐赵国,路途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完胜。

平定诸王叛乱、占领齐国之后,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但同时却调走了韩信的许多军队。

汉朝建立后,公元前201年韩信被人告发谋反,被降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萧何与吕后为防其谋反,设计诱韩信入宫将其杀害,并灭其三族。

延伸阅读

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到城下淮水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做工,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便对她说,如有出头之日,必定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说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人送酒菜给她,另外送给她黄金一千两作为答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