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32860400000017

第17章 政治明君——李世民

李世民在位23年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他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后人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李世民(599~649),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卓越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

唐太宗出生于贵族之家,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隋炀帝杨广大业末年,李世民随父在晋阳。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力量日益壮大。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遂于大业十三年(617),在晋阳起兵,接着南攻霍邑(今山西霍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渊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

攻克长安后,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义宁二年(618),李世民徙封赵国公。三月,隋炀帝被杀。五月,李渊即位,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玄武门之变

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这一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率秦府幕僚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在宫城的北面玄武门内,一举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两天以后,唐高祖下诏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八月,唐高祖禅位而为太上皇,李世民登上帝位,是为唐太宗。第二年年初,唐太宗改元贞观。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百姓的疾苦。他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

唐太宗轻徭薄赋、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唐朝在当时与西方的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前列。由于唐太宗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延伸阅读

鹞死怀中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正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看到又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由此事可见魏征的直言善谏,当然也可知唐太宗的气度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