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32854100000047

第47章 南宫之变

天顺元年(公元1457)正月,京师团营提督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联络宦官首领曹吉祥发动宫廷政变,奉迎英宗复位,史称“南宫之变“,又称“夺门之变”。“夺门之变”是一场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虽然英宗正统朝的统治,不如代宗景泰朝的统治清明,但明英宗在位期间废除了殉葬,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也算功德一件。

1449年8月,蒙古族部落首领在土木堡大败明朝军队,俘获明英宗。同年九月,明英宗长子即位,即代宗,年号为景泰。英宗被俘北居一年被蒙古瓦剌部放回,父子之间为了皇位展开了一场较量。

代宗妇人之仁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瓦剌和谈。代宗皇帝虽然在本意上,不想迎回太上皇明英宗,但是当英宗阴差阳错地回来后,他并没有采取进一步和更加彻底的解决措施,而是仅仅给与英宗个拘留的“待遇”,虽然在饮食上,在生活条件上等诸多方面给与打压,可实际上,反而愈加打压,愈引起英宗的不满和仇视,两者的矛盾愈加激化,英宗重整旗鼓的决心愈坚决。

英宗皇帝的存在,是一面旗帜,是一面为政治投机者招蜂引蝶的旗帜,靠着他,许多人就可以无形中有了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

曾经有大臣向代宗皇帝,提出彻底解决太上皇和太子的建议,但非但没有被他采纳,反而还被他骂了个狗血淋头。代宗皇帝的心软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

1457年(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日,景泰帝得了重病。正是此病,客观上促使他紧握皇权的手得以松懈,促使那些政客们投机之心得以蠢蠢欲动,促使太上皇明英宗得以敢放手一搏。

政客投机 英宗复辟

代宗皇帝病重,以石亨代行祭天,石亨立刻和徐有贞、曹吉祥联络。十四日,徐有贞、石亨等人已经和孙太后、英宗取得联系。十六日,于谦再度上表请求复立见深为太子,景泰留中不报。众大臣决定在第二天上朝时进谏,请求皇帝早建储君。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震惊华夏的“夺门之变”。

事有凑巧,当时北边传来了瓦剌骚扰边境的战报,于是石亨借机以保护京城安全为名调集千余名士兵进入内城。这时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以为遭到天谴,都非常害怕。徐有贞站出来劝大家不要退缩,众人继续前进,并很顺利地进入了皇城,直奔南宫。石亨派人撞开了宫门,请英宗登辇。这时乌云突然散尽,月明星稀,众人的士气空前高涨,簇拥着英宗直奔大内。

当走到东华门的时候,有士兵问:何人?英宗大喊:我太上皇也。于是,守门的兵卒傻了眼,不敢阻拦,众人兵不血刃地进入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先殿而来,并将英宗扶上了宝座。景泰帝正在后宫梳洗,听到这个消息后险些瘫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经完了。至此,夺门之变后,英宗的改朝换代彻底完成。

英宗复辟后,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以“谋逆罪”杀害了于谦,这是英宗继土木堡之变后的人生又一大污点。

此后,英宗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英宗释放了从永乐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

延伸阅读

明英宗为何置于谦于死地?

如果不是于谦那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大义言辞,狼子野心的也先就会继续以朱祁镇为要挟,明英宗就不可能有再登皇位的人生转折。然而,明英宗成功复辟后的当天,就迫不及待的把于谦关进了死牢,五天后“弃市”。为何?

因为通过“夺门之变”复辟的明英宗,首先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君统“正名”。为此,明英宗废除了景泰帝名号,改元“天顺”。天者,天命所归;顺者,顺应民心。年号虽然改了,景泰帝也已经废了,而对当初危难时刻拥立景泰帝上台的主谋于谦,如果不加以惩治,显然还不足以证明其复辟之君的政治合法性,无法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复辟是“天命所归”和“民心所向”。所以,当徐有贞提醒他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后,为处置于谦,犹豫再三的明英宗终于下定决心,杀掉于谦,抄没家产,家人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