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32854100000026

第26章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义军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爆发于秦末(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胡亥即位。在他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更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

起义导火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发淮河流域的900名贫苦农民去防守渔阳,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被指定为屯长。当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安徽宿县西南)时,遇上了连绵的阴雨,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按照秦法规定,误了期限就要全部被处死。

押送他们的两个军尉非常凶暴,陈胜和吴广就借机把军尉杀掉,接着对大家说:“各位遇到大雨,都已误期,误期要被处斩。即使不杀我们,而戍守边疆死的也有十之六七。何况壮士不死则已,既然要死,就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他们的话激励了戍卒的斗志,大家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起义全面爆发

起义军迅速攻下了好几个县城,由于不断有百姓参加,部队发展得很快,当攻占陈县(今河南睢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骑兵千余,战车六七百辆,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张楚(意为张大楚国),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向西进攻荥阳(今属河南省),命武臣、张耳、陈余等北伐赵地,邓宗南征九江郡(治所寿春,即今寿县),周市夺取魏地。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旧楚国境内,百姓和旧贵族也纷纷起兵反秦。

吴广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向击秦。义军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又孤军深入,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陈胜吴广起义最终的结果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节制。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借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章邯既在荥阳获胜,乘胜猛扑陈县,陈胜接战不利,突围逃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为叛徒庄贾杀害。此后陈胜的部将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虽两度收复陈县,处死庄贾,但张楚政权已不复存在。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秦王朝的统治就被推翻了。

延伸阅读

对陈胜的评价

《陈涉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在这篇文中,我们会对陈胜有这样的印象:

一是年轻时有大志。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因此才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

二是善于抓机遇。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执政还不满一年,最高统治集团当中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戍卒屯驻的地点大泽乡距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而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作为屯长的陈胜看出并抓住了这次绝好时机,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

三是有组织领导才干。起义的舆论准备充分,发动起义的火候掌握得好,关键时候敢于站出来,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