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吃药不如吃对食物
32794200000007

第7章 足跟痛

1.疾病简述

足跟痛是由多种慢性疾病导致的足后跟疼痛,与劳损和退化有关。引发足跟痛的原因可能是跟骨上长有骨刺,进而引发跟骨滑膜无菌性炎症,也有可能是跟腱损伤、跟腱炎导致的,或者是跟腱、跟胫韧带等周围组织损伤等原因引起的。

本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足跟疼痛、肿胀和压痛,走路时则会使疼痛加重。本病常发生在中年以后的肥胖人群中,而男性发生率相对较高,可一侧或两则同时发病。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是慢性起病,同时伴有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症状。

2.食疗选方

⑴枸杞羊肾粥

原料:鲜枸杞叶500克,粳米250克,羊肾1对,葱、姜各适量。

做法:先将羊肾洗净,再将鲜枸杞叶去筋,均切碎,加适量水用小火煨煮成粥,然后加葱、姜等调味。分顿服食。

功效:适用于足跟痛患者的治疗。

⑵高粱根煮鸡蛋

原料:高粱根7个,鸡蛋2个,白糖少许。

做法:高粱根水煎去渣,用汤煮鸡蛋,加白糖少许。日常食用。

功效:适用于足跟痛患者的治疗。

⑶补肾养血化淤汤

原料:熟地、鸡血藤各30克,杜仲、当归各12克,白芍、牛膝、黄芪各15克,淫羊藿、红花、狗脊各9克,肉苁蓉20克,木香3克。

做法:以上原料用水煎服。每次1剂,日服2次。

功效:壮阳补肾,养血化淤,软坚止痛。适用于足跟痛患者。

⑷骨刺增生疼痛缓解方

原料:杭白芍30~60克,生干草10克,野木瓜15克,黄精、威灵仙各30克,制川乌、制草乌各12克。

做法:以上原料用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具有滋补肝肾、去邪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足跟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

⑸淮山杞子炖猪脑

原料:猪脑1具,淮山药50克,枸杞子15克,葱、姜、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猪脑、淮山药、枸杞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葱、姜、精盐、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再用文火煮熟,加味精,搅匀即成。每天服1~2次,连服2~3周。

功效:滋补肝肾。适应腰酸、头晕、神衰、足软等症。

⑹栗子粥

原料:栗子15个,粳米(或糯米)150克。

做法:将栗子去皮取肉,风干后磨成粉,备用。栗子粉同粳米一起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熬烂成粥。每天2次。早、晚餐食用。

功效:补肾强筋,健脾养胃。适用于肾虚、腰酸膝软、腿脚无力、脾虚泄泻等症。

3.药茶/药酒选方

⑴牛膝羌附酒

原料:牛膝(去苗)、草乌、虎腔骨(涂酥,炙微黄)各150克,羌活125克,桂心、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防风(去芦头)各100克,白酒1000克。

做法:以上原料均细剉,用生绢袋盛,浸酒于瓷瓶中,7日之后可以服用。每次吃饭之前服一小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适用于腰脚疼痛、行立不利。

⑵巨胜薏米酒

原料:巨胜(胡麻)100克,薏米30克,干地黄250克,白酒1000克。

做法:将巨胜、薏米、干地黄装入纱布口袋内,扎紧袋口。白酒、纱布药袋放入酒坛内,浸泡7日即成。每天饮用1次,每次30克。

功效:强筋益骨,祛风除湿。

4.生活建议

⑴坚持睡前用温水泡脚。工作一整天,除了身体疲乏,其实我们的双脚也很疲惫,因此在临睡前泡泡脚,可以使双脚充分放松,并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对睡眠质量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⑵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状态。双脚处于疲乏状态时,足心会很僵硬,这样不利于足部的血液循环,使得双脚得不到放松。因此,可以通过脚踏圆棒的锻炼方式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利用圆棒的前后滚动来改善足底血液循环,放松紧张、疲劳的跖肌组织。

⑶经常自己按摩足部。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做脚底按摩,不一定非要去足疗场所才可以做。可以在家盘腿而坐,以手掌推脚底板,从足跟部向趾骨方向推按,不限次数。

⑷多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多进行锻炼,可以保持足跟部关节、韧带的良好弹性和韧性,可以选择慢跑、散步、骑车、打乒乓球等运动方式。

⑸减轻对足部的挤压。如果是参加较长距离的远足,如旅游、爬山等,最好选择穿软底、弹性较好的胶鞋,或加厚鞋垫的布鞋,这样可以减轻足部受到挤压,同时保持双脚的血液循环畅通无阻。

⑹多吃可以补充骨质营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