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
32563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的东线其他战区(概述)

一、东线北段形势1942年间,东线北段和中段战局,主要围绕莫斯科会战形成的几个战略突出部展开。

东线北段,苏德两军在列宁格勒和杰米扬斯克两个方向交战。

列宁格勒方向。1942年冬末春初,红军竭尽全力地努力,企图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包围,但未能取得显著效果。德国人则维持着对列宁格勒的炮击和空袭,并企图消灭港口内的苏联海军舰艇。

当德军从冬季大反攻中恢复过来后,再度策划进攻列宁格勒。为此,希特勒决定加强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军,并在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从东线最南段的克里木,将德第11 集团军的一些部队调到遥远的北方战线。包括800 毫米口径“多拉”巨炮在内的一些超级火炮也被部署到了列宁格勒方向。同时,出于对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指挥能力不满,希特勒决定让克里木的征服者-曼施坦因来指挥这次战役。

就在德军调兵遣将之际。8月19日-27日,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却先后发动进攻,向姆加和锡尼亚维诺方向实施冲击。苏联人企图以此来结束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经过激战,红军一度突破了德第18 集团军阵地。

德军顿时陷入危险境地,被迫调来大量援兵,并将原本用以攻击列宁格勒的第11 集团军投入反击。这些举措迫使红军在10 月初结束了这次进攻。苏联人为列宁格勒解围的计划落了空。但德国人因为兵力和弹药遭到严重消耗,攻打列宁格勒的计划也同样破产。

杰米扬斯克突出部方向。1942 年5 月间,苏军西北方面军继续着1941-1942年冬季反攻后的攻势。但由于苏军战术的拙劣和德国航空兵对地面部队的有效支援,红军的进攻惨遭失败。俄国人肃清拉穆舍沃走廊的企图也未能达成。经过多次残酷交战,杰米扬斯克突出部成为了无数人的丧魂之地,众多苏德家庭在这里失去了亲人。这个血肉磨盘,也因此得到了“小凡尔登”的名声。

总体而言,苏联人在1942 年间,在东线北段发动了多次凶猛进攻,却基本都无功而返。但德国人也因连遭猛攻而丧失了进攻能力,大量兵力被牵制在了这个战区。在1942 年6 月初,德北方集团军群有34个师,而在l0月底则为44个师。到1943 年4 月1 日,该集团军群依然拥有42 个德国野战师,兵力多达642000 人。

二、东线中段形势在东线中部,苏德两军在大卢基到奥廖尔1500多公里长的战线上对峙。如笔者拙著《东线1941-1945:斯大林格勒》介绍的那样,苏联人在1942年曾判断德军可能在这一方向恢复进攻,以夺取莫斯科。因此,红军最庞大的重兵集团被配置在这个地区。

1942年红军坦克部队急速扩充德国人在1942 年夏季对莫斯科到底有多大野心?这也是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但德中央集团军群至少指望德军在东线南段发动“蓝色行动”后,可以迫使苏军削弱东线中段的部队。然后德国人就可以从这里乘虚而入。

为此,中央集团军群也制订了一些作战计划,其中就包括所谓的“飓风”战役。其目的是消灭尤赫诺夫、基洛夫和别廖夫三角地带的苏军,并推进到奥卡河和沙尼亚河一线。

但当东线南段德军实施进攻后,东线中部苏军兵力并没有明显削弱。相反,苏联人7 月还在布良斯克方向实施了进攻。虽然成效不显著,却迫使德国人放弃了“飓风”战役。

7 月9 日,希特勒决定实施一次规模小一点的战役-“旋风”。目的是为未来进攻莫斯科建立出发阵地。而在近期,德国人则可以通过“旋风”,缩短苏希尼奇地域的战线,以腾出兵力参加第9 集团军向奥斯塔什科夫进攻的“德弗林格尔”战役。“旋风”发起时间预定在8 月7日-9 日。

但在7 月底,苏军又发动了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苏联官方史料解释这次战役是为了阻止中央集团军群德军增援南部战线,但也毫不讳言拔除勒热夫这个威胁着莫斯科的德军突出部的企图。

战役从7月30日开始。8月,苏西方面军第31、20集团军推进到勒热夫-维亚济马公路,并与前来阻止的德国装甲部队展开激战。加里宁方面军也得以逼近勒热夫。在苏军两路强攻下,德第9集团军陷入苦战,有个团在一周时间内就失去了8 个指挥官。苏联方面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战场森林内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尸体的恶臭味。

由于苏军的强大攻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要求取消“旋风”行动,将预定使用在这次战役中的装甲部队(500 辆坦克)用来援助第9集团军,但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绝。8 月11 日,“旋风”行动开始。德第2装甲集团军向苏希尼奇附近的苏军发起进攻。但因为兵力不足,加上苏军阵地坚固、雷场遍地,德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8月22日,进攻被迫停止。这次失败对希特勒个人打击很大,以至于宣称这是1942 年最大的错误。

8月23日,苏联军队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也已经结束。苏联人既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占领勒热夫,也没有能在这一地域的伏尔加河右岸建立登陆场。但在德国方面,由于德第9 集团军遭受的巨大压力和损失,陆军总部要求该集团军撤退的呼声也开始高涨。

斯大林格勒大反攻开始后,西方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在朱可夫协调下,再度进攻德军第9集团军防守的勒热夫突出部。苏联人企图以此防止德中央集团军群抽调兵力增援斯大林格勒,并为下一步进攻斯摩棱斯克准备出发阵地。战役代号为“火星”。

进攻在极其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发起。苏军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却无法扩大突破口,导致攻入德军防线的机械化部队拥挤在几条狭窄的道路上,遭到德军炮火的重大杀伤。进攻宣告失败。苏军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但德国第9 集团军经过这次战役也元气大伤,被迫在几个月后,放弃了意义重大的勒热夫突出部。

扼守勒热夫的莫德尔将军,也是本书的主角之一总的来说,1942 年的东线中段战区,形势和北段差不多:苏联人不断进攻,但打得很糟糕;德国人的防御总体比较优秀,尤其是死守勒热夫突出部的德国第9集团军和指挥官莫德尔将军。但这并不改变德军在红军进攻下被动防御,几乎无力进攻的事实:德中央集团军群的庞大兵力也始终被牢牢牵制在战区内,无法增援东线南段的决战。

三、斯大林格勒南北两翼战区在东线南部,除了决定命运的斯大林格勒战区外,其南北两翼战区同样展开了激战。

斯大林格勒以北。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9月份的进攻宣告失败。德国第2集团军凭坚固的防御阵地顽强抵抗,打退了红军的攻势。

在斯大林格勒以南的高加索战区。从7 月下旬开始,德军从顿河下游各登陆场冲向北高加索。在取得初步胜利后,德国人进而企图经由高加索山主脉中部各山口,冲入外高加索地区。德国山地部队为此夺取了数个山口,并把纳粹的旗帜插到了高加索的顶峰。一些石油产地也落入德军之手。高加索地区一些反俄民族,在战争中站到了德国入侵者一边。9 月,盘踞克里木半岛的德军,也渡过刻赤海峡,加入对高加索的攻势。

但此后,德国人的进展变得缓慢以至于停滞不前。甚至在希特勒本人亲自接手该战区后,形势也没有显著改善。苏德两军在高加索山脉各山口展开恶战,德国人未能冲到南坡。

另外,高加索的命运还一直被斯大林格勒的大战所左右。毕竟,顿河流域的战斗关系到高加索德军的后方和侧翼的安全,绝非可以等闲视之。

11月,德军在高加索地区转入防御。而在山区,为争夺山谷、道路和山口的战斗一直延续到1942年12 月月中。

四、东线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经过1942 年东线各战区的交战,苏德两军已相当巨大的损失进一步膨胀。

根据旧统计资料:在1941年6月22日-1942年底,德国东线野战部队一共损失了2192359人。其中死亡491334 人,失踪190017 人,受伤1511008 人。其中1941 年12 月至1942 年9 月间,损失了1688100人,补充只有1169300人。

而根据最新的统计材料,德军1942 年在东线一共死亡了506815 人,占德军当年全部死亡总数566947 的89%。其中在红军反攻的11、12月,东线德军死亡超过了10 万人。连同1941 年的损失,德国人截至1942 年12月底,在东线一共死亡了809310 人。这个数字要比旧统计多30多万人,可见旧统计数据的不完整。另外,在1942 年内,德国及其盟军还有177826 人被苏军俘获。

1942 年11-12月东线德军死亡数字:1942 年11 月311981942 年12 月78759总计506815德军及其盟军被俘人员情况:将军军官军士士兵总计1942 年1 月1日-6 月30 日1161762575966831942 年7月1日-12月31日211733848167120172143综合评估上述资料,估计苏德战场德军截至1942 年12 月底的总损失(死伤和失踪),大约在250万左右,其中1942年的损失大约为150万左右。如果加上非战斗损失和德国盟军,数字无疑会更高。伤亡主要集中在前线各野战师。比如“大日耳曼”师,据称其1942年就损失了10000到12000人。

装备方面,从1941 年12 月1 日到1942 年12月31日,东线德军装甲部队损失了3195辆坦克,219 辆强击火炮,91 辆自行火炮,972 辆装甲车。总计4477辆各类装甲车辆。

自开战以来,德国在东线损失的坦克已经达到5598辆,另有304辆强击火炮,118辆自行火炮,1731 辆其他装甲车辆。总计7751 辆。

苏联军队在1942年各种原因的死亡人员为1742995人,被俘失踪1515221 人。两项合计超过325 万。连同伤病人员,红军当年总损失超过736 万。损失大约为德军及其盟军的3 倍左右。

装备方面,红军全年损失战车15100 辆。包括重型坦克1200 辆,中型坦克6600辆,轻型坦克7200 辆,自行火炮100 辆。

1941-1942年红军红海军损失:战场阵亡(包括撤离中因伤死亡)因伤死于医院病死等非战斗死亡失踪、被俘伤病冻伤总计1941-1942年6月底111145020288329596130455922819898337386649677878137 1942年第3季度416569694705368968476711466671363952507557

1942年第4季度3109784934434842120344765577169461685814574041942

全年137361622022614915315152213475721577073582687369278

1941-1942年全期1838997321697384492385070347321426432427182511843098损失飞机14700架。其中战斗损失9100架。包括1600架轰炸机,1800架强击机,4400架战斗机,1300架其他飞机。

损失10760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迫击炮。其中野战炮12300门,迫击炮82200门,高射炮1600门,反坦克炮11500门。

从这些数据看来,1942年红军的消耗不是一般严重,而且从两军的战斗伤亡交换率(除战俘外)看,红军的战斗效率甚至大大逊色于1941年。如此惨痛的损失,一方面由于1942年苏军质量的大幅度下降,更在于这些兵员被毫不留情地投入了绞肉机式的进攻中。如果从开战时计算,红军的总减员已经接近1200万人!

但经过1942 年的战争,力量对比还是对苏联人更为有利了。尽管在1942年12 月,东线德军得到了7 个师的增援,各种德国陆战师总数达到192 个。但到1943 年1 月1 日,兵力还是从三百多万下降为2908800人。连同海空军和仆从军,苏德战场的轴心国兵力此时也不过400 万左右。

同期,东线德军坦克总数虽然还有2803辆(不含强击火炮),但从1942年12月到1943年1月23日,整个东线可以使用的坦克,却从1300辆下降为495辆。其中A集团军群34辆,B、顿河集团军群291辆,中央集团军群167辆,北方集团军群3辆。

相形之下,1943年初,红军对德作战总兵力(包括海空军和芬兰方向)依然维持在600 万左右。

装备方面,1943 年1 月1 日,红军有20600辆坦克自行火炮。其中,重型2000辆,中型7600辆,轻型11000 辆。

全军火炮迫击炮161600门,其中76炮23000门,107 或者更大火炮13700门,82毫米或者更大迫击炮97500 门,反坦克炮14300门(45 炮14200门,57炮1000门),高射炮13100门(76毫米以上8000 门)。火箭炮3600门。

全军飞机21900架,包括轰炸机5300架,强击机5000架,歼击机11600架。

在上述装备中,有8100 辆坦克自行火炮,12300 架飞机,91400 门火炮迫击炮,被用于对德作战。

处于劣势的德军,战略态势在1943 年初也全面恶化。东线北段和中段,德军在苏联人不断的猛攻下陷入被动的阵地战;高加索德军困顿于崎岖的山区,看着亚洲的石油望“山”兴叹;而在决战中的东线南部,当德国第6集团军几十万精锐大军被斯大林格勒逐渐吞没的同时,红军的新一轮打击狂潮即将汹涌而至。

1942年12月东线德军兵力调动(笔者综合整理)(新增)第69步兵师,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原为陆军总司令部驻挪威预备队,调往北方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第28军第5空军野战师,4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得到高射炮营加强,调往A集团军群第42军(克里木)第7空军野战师,2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霍利德战役集群第48 装甲军第8 空军野战师,4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得到高射炮营加强,调往顿河集团军群第9 空军野战师,4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得到高射炮营加强,北方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第50军第10空军野战师,2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北方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第6装甲师,第11 坦克团,第4 、114装甲步兵团,第76装甲炮兵团,来自西线,调往霍特战役集群第57装甲军(撤离部队)第1 装甲师,原第9 集团军第41装甲军,调往法国休整装甲师摩托化装甲步兵师山地师歼击师步骑兵师警卫师空军野战师野战训练师后备师总计新增减少12月2012461211195419271注:1.本表以1941 年底东线146个师为计算基础(包括党卫军“希特勒”师);2.统计时间为月底;3.本表不包括芬兰战区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