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爷爷奶奶的长征故事
32336800000060

第60章 空袭后

从贵阳向云南走,一路都是上坡。那些圆圆的馒头山,尖尖的草帽山,以及那些瘦瘦的桂林风味的小山渐渐看不见了,山势渐渐高耸起来。

这天,大军进入盘县县境,再往西去就是云南省界了。董必武率领的休养连来到一个小小的山村,村庄平淡无奇,却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名叫猪场。这时,夕阳已经衔山,霞光还很明亮。设营人员进村看房子去了,大家就在村边,靠着山边田坎休息起来。因为大家觉得天已薄暮,不会再有什么事了,人马的防空伪装就统统揭去。那时,由于敌人空军整天地穷追不舍,对红军威胁很大,部队对伪装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每个人都扎有用草或树枝编成的伪装盔,骡马和担子也不例外。

休养连的连长侯政和指导员李樱桃,还有一些青年人围着董必武说说笑笑。大家对猪场这个村名兴趣很浓,都说,贵州这地方真怪,已经到过两个猪场了,也没有看见有多少猪;羊场、牛场也是这样,虽然不多却总是有;至于猴场那是一只猴子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樱桃就笑着说:

“董老,你学问大,你来给大家讲讲。”

董必武捋捋他的胡子,笑道:“我学问不大,可我注意调查研究。你问问老百姓就知道了嘛!这里讲的猪场、牛场、猴场,都是讲的赶集的日子,是用十二个属相来命名的。并不是讲猴场,就是猴子很多。”

樱桃听了,又笑着问:

“还有那个懒板凳呢,咱们部队在那里抓了不少俘虏,咱们也走过几次,就不知道为什么叫懒板凳。”

“这个还亏我问了一下,不然真叫你考住了。”董必武笑着说,“懒板凳就是那种又长又宽的大条凳,也叫春凳,摆在那里是成年不动的,所以贵州人就这样叫它。那个街上我见有几家客店,大概是有这种懒板凳的。”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董必武见时候尚早,就说:

“樱桃,你的山歌唱得好,你给大家唱个歌吧!”

董必武一提,大家就立刻起哄。因为樱桃是个歌篓子,不单在江西、福建跟那些疯丫头们学了许多山歌,还常常能触景生情地编一些,所以大家很喜欢听她唱歌。樱桃见大家催她,也不太推辞,就掠了掠额上的短发,站了起来,手里托着一顶红星军帽唱道:

哎呀嘞——

十月里来秋风凉哟,

中央红军远征忙哟;

星夜渡过于都河哟,

古陂新田打胜仗哟。

她的歌声还没落地,大家便一片声喊起来:

“不行,不行,这歌老掉牙了!”

“来个新的!”

“来个你自己编的!”

樱桃用她那滴溜溜的眼睛向大家一转,笑着说:

“嗬,你们的要求很不低呀!”

说着,略一思索,又唱起来:

哎呀嘞,

三月里打回贵州省哟,

二次占领遵义城哟;

打垮王家烈八个团哟,

消灭薛吴两师兵哟。

歌声一停,大家便热烈地鼓起掌来。她的歌不同于演员的歌,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妩媚,何况歌词也符合大家的心意呢!大家刚要掀起那个“好不好,妙不妙”的波澜,她眼珠一转,说:

“有一个女同志唱得好极了,你们请她唱个好不好?”

“你说的是谁?”人们问。

樱桃笑着冲贺子珍一指:

“你们没有听她唱过吧,她唱得比我好听多了。”

贺子珍这时坐在一个小山坡上,比大家的位置稍高一些。由于生孩子尚未满月,头上还蒙着一块白毛巾,脸色依然苍白,就像白牡丹的花瓣。她正很有兴致地听樱桃唱歌,没有料到那“死丫头”突然点到自己,脸上便泛起一层浅浅的红晕。江西山歌她自然会唱,但她平时在人前都不太爱说话,何况是唱歌呢!

“对对,欢迎贺子珍唱一个!”大家纷纷地嚷嚷着。

贺子珍有几分害羞地推辞着。但是,她终于抵不过同志们的热情,还是勉勉强强地站了来。

当贺子珍刚唱了一句“哎呀嘞——”,董必武便摆手让她停住,因为隆隆的飞机声已经传到耳际。大家抬头一看,一架又黑又大的敌机,突然从山后哇的一声像贼一样地窜了过来。由于它飞得过低,地面上人和马都揭去了伪装,药箱子上的铁皮闪闪发光,自然,这一切它看得清清楚楚。尽管董必武、侯政、樱桃喊着叫大家隐蔽,已经来不及了。人们还没有跑出几步,那架飞机张着宽大的黑翼已经俯冲下来,咕咕咕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又扔下几个炸弹,才扬长而去。休养连刚才休息的地方,已被几支粗黑的烟柱所笼罩。

侯政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等烟气消散,才发现不见董必武哪里去了。原来一颗炸弹正落在他们上面的田坎上,他仔细一看,才看见董必武的大半截身子全部埋住,只露出头和胸部,帽子和两肩也全是土了。侯政和众人急切地跑上去扒土,才把董必武扒了出来。董必武还一边拍土,一边笑着说:

“他们想提前活埋我呀!”

这时,只听樱桃在那边喊:

“快来吧,贺子珍负伤了!”

董必武一惊,挥挥手说:“快,到那边去!”

说着,董必武和侯政等人立刻向一个小山坡跑去。只见贺子珍修长瘦弱的身子软软地躺在小土坡上。她头上包着的那块白毛巾,早被炸弹的巨风吹到一旁。樱桃正俯下身子看她的伤势。董必武他们走近细看,见贺子珍的头上、胸脯上、膀臂上,全是鲜血涔涔,一身灰军衣已有多处被弹片撕破。她两眼闭着,已经昏迷不醒。毛泽东派来照顾她的警卫员吴吉清,眼泪滴滴嗒嗒地说:“这怎么办?这怎么办?”

侯政和樱桃粗粗地检查了一下,除腿部不曾负伤外,上身共负伤八处,其中头部和胸部负伤最重。

董必武想到贺子珍生孩子还不到一个月,刚刚能够骑马,现在又出了这事,心中甚为难过。同时,自己作为休养连的支部书记,一时疏于防范,愈感心中不安。为今之计,只有迅速采取措施,挽救她的生命。想到这里,他立刻果断地说:

“快抬到村子里手术!天黑了,就更不好办了!”

“要不要通知毛主席呢?”侯政问。

“当然要,派个骑兵通讯员去。”

侯政一面派通讯员,一面叫了一副担架。樱桃和吴吉清小心地把贺子珍抱到担架上,在模糊的夜色中送往村子里去了。

这次突然而来的空袭,使休养连损失不小:除贺子珍外,还有两人受伤,两人牺牲。侯政让董必武带队先进村休息,自己带了几个人在后面掩埋牺牲的同志。等到诸事完毕,已经七八点钟了。

这里离村庄还隔着一大片稻田。夜色很浓,侯政就叫通讯员点起马灯,沿着田埂向村子里走去。刚刚来到村边,就听到村西大道上卷来一阵急雨般的马蹄声。说话间,约有五六匹马来到村前。首先跳下一个人来,跑过来问:

“这里住的是休养连吗?”

侯政借着灯光一看,是毛泽东的警卫员小沈,就说:

“毛主席来了吗?”

警卫员看出是侯政,就说:

“来了,傅连暲医生也来了。”

说着,身披大衣的毛泽东已经下马,大步跨了过来,声音急促地问:

“侯政,你们遭到空袭了吗?”

“是,我们太大意了。”侯政深感歉意地说。

“伤亡怎么样?”

侯政简要汇报了伤亡情况,最后迟迟疑疑地说:

“就是子珍同志的伤比较重些。”

毛泽东没有说话。在夜色里看不见他的表情,但能感觉出他的感情十分沉重。

傅连暲在旁边以行家的口气问:

“手术了吗?”

侯政回答说,已经派李治医生去了,也许正在手术。

说过,侯政领着毛泽东一行向街里走去。一个警卫员留在后面遛马,因为每一匹马都跑得象水洗过似的。

由于董必武事先得到讯息,这时,正提着马灯从一个院子迎出来。毛泽东上前握住他的手说:

“董老,你这次很危险呵,没有事吧!”

“没有事,没有事。”董必武笑着说,“它想要活埋我,我不接受。”

说着,他指指前面一个小院:

“子珍正在做手术呢!”

董必武提着马灯,在前面引路,很快进了一个院子。看来这是一个中等人家,院子不大,房舍倒还整齐。上房屋里正亮着灯光。窗子上晃动着几个人影。

董必武轻轻打开房门,毛泽东走了进去。贺子珍正静静地躺在担架上。担架下面铺着很厚一层稻草。桌子上点着一盏带罩的煤油灯,女护士手里还举着一盖马灯,戴眼镜的一向很有自信力的李治,手里拿着一把镊子,正弯着腰聚精会神地往外夹取弹片。他发现是毛泽东、董必武和傅连暲走了进来,慢慢地直起身,耸了耸肩,苦笑着说:

“很难搞哇!什么也没有,麻药也没有,这样重的伤真受罪呀!”

毛泽东弯下腰,仔细端详贺子珍,见她仍然处于昏迷状态,眼睛紧紧闭着。脸色惨白得象一张白纸。脸上的血虽已洗净,又有一股血从她的秀发中渗了出来。一身灰军衣血迹斑斑,被弹片撕裂了数处。毛泽东摸了摸她的手腕,觉得脉息十分微弱。尽管他以强大的意志力控制着自己,人们还是发现,这位在千军万马中从容镇定的统帅,脸色渐渐变得苍白。

“按道理应当先把头上这块弹皮取出来,”李治用镊子指了指犯愁地说,“可是太深了,不好办哪!”

李治说完,还特意看了看傅连暲。傅连暲点点头,郑重说道:

“先处理好取的也行。一次取不完,下次再取也行。总是要保持病人稳定。”

李治犹豫了一下,轻轻地解开贺子珍胸前的扣子,那里正嵌着一块较大的弹片。他用镊子夹着棉花球擦了又擦,最后夹着弹片一狠心猛地夹了出来。只见贺子珍眉头一耸,猛地哎哟了一声。

“子珍!子珍!”毛泽东拉着她的手叫着,贺子珍没有回应。刚才她的叫声不过是过度疼痛引起的反应,并不是真的醒转来了。毛泽东轻轻地咬着嘴唇,额头上已经渗出几粒细小的汗珠。

董必武望望毛泽东,又望望众人,说:

“润之,我看你还是回去歇歇吧!这里一切由我们负责好了。我想,只要把弹片取出来,情况就会好转的。”

李治把夹出的弹片呛啷一声扔到搪瓷盘里,笑着说:

“毛主席放心吧,都包在我们身上好了。”

毛泽东又深深地望了他的爱妻贺子珍一眼,才退出门外。他是一个坚强的人。据熟悉他的人说,他一生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他最听不得穷苦人的哭诉,每每流下眼泪;一是跟他的警卫员、通讯员牺牲时,他止不住流了眼泪;再就是今晚为爱妻的生死未卜流下的眼泪了。但是因为夜色的掩护,随行的人都没有看出来。

董必武、侯政等一直送他到村头上,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毛泽东平日雍容大度,潇洒自若,他不大发脾气,也不常激动,但是发起脾气,激动起来,有时也很厉害。他平时更像一湾宽阔的、幽深的江水,有时也会像大海的狂涛。他有哲学家的冷静,也有诗人的热烈。今天,他见到自己年轻的妻子,在那样难堪的生育之后,又连遭大难,心里的绞痛,真是难以形容,而对敌人的仇恨,却像烈火一般蒸腾起来。他在上马前同大家一一握手,然后充溢着强烈的情感,十分激动地说:“让他们炸吧,让他们剿吧,让他们堵截吧,我可以告诉他们,就是他们再加上几十万人,也挡不住我们红军北进!”伴随这句话,他打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手势,指着北方。

说过,他立刻翻身上马。傅连暲和警卫员也纷纷跨上马去。顷刻间,大道上就响起一片马蹄声。这马蹄声今晚听去是这样激越,不同寻常。它几乎使董必武和侯政的心都颤动起来。然而不一刻就渐渐远了。

第二天早晨,担架班长丁良祥接到了一个条子:

“老丁同志:

我派你明天去抬贺子珍同志。今天傍晚敌机轰炸,她受了伤,带了好几处花,不能走路。

毛泽东即日”

丁良祥,江西人,是南方人中少见的大个子,体魄魁伟,和毛泽东的个子不相上下。他接到这个条子犹豫了。因为毛泽东从江西出发,就以病弱之身踏上征途,加上一贯夜间工作,早晨难以乘马,这样就给他配了一副担架。如果离开怎么行呢?想到这里,他就来找毛泽东。

“毛主席,我走了你怎么办?”

“我骑马嘛!”

“你夜间不睡,骑在马上又爱看书,还不摔下来?”

“我不看书也就是了。”

丁良祥眨巴眨巴眼,迟迟疑疑地说:

“休养连也有担架嘛!”

“老丁呀,”毛泽东拍拍他厚实的肩头,“你不知道,后方困难哪!你去了,她那副担架就可以腾给别人了。”

丁良祥点点头,不言语了。临走又说:

“好,那你骑马可要注意一点!”

说过,跨出门外。

“老丁,你等一等。”毛泽东提着一个小包追出来,“这里有十几个鸡蛋,你带给她吧。”

丁良祥接过小包,笑了一笑,走出大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