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32325000000024

第24章 “三论”魅力

协作论

教育学生不是哪位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够达到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协作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综合作用,离不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对于一位班主任的工作而言没有协作,几乎很难开展班主任的工作。一位成功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位善于协作的班主任,善于借助外界的力量来管理班级,共同开展工作,多方面共同协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共同发挥出各自的力量。教师的协作,尤其是班主任的协作关系是否处理得恰当,对于班级管理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作为班主任主要处理好下列几种关系: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一个班级是不是具有凝聚力,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协作关系。班主任与同学之间的协作关系,其实班级管理也是班主任与集体同学的一种交往关系,这是从大的角度而言;从小的角度来分析,就是班主任与同学个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班级作为同学集体生活的场所,可想而知,班主任没有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就很难搞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得不到同学的理解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工作,班主任几乎处于孤掌难鸣的地位。只有获得同学们的理解、支持,全班同学齐心合力,才能一起建设自己美好的班级。

同样班级的建设,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班主任在得到同学的支持时,还要获得科任教师的支持,大家力争获得共同的意识,一起为同学的进步而各自发挥自己的力量。这就必然要求班主任从大局着想,多与科任教师交流,多争取科任教师的支持。获得沟通的前提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必然前提,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可以采取私下单独进行的方式。当然作为一个班级,每个学期班主任应该组织所有的科任教师开几次会议,大家共同探讨。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班主任,这一点就显得尤其重要。在通常情况下,一般在开学之初,就可以召开一次会议,期中考试之后再召开一次会议,从中了解班上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多多获得科任教师的支持、理解。科任教师之间也要有一种全局意识,他们之间的沟通同样不可少。

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协作关系,班主任的工作在家长的支持下展开,班主任与家长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获得长远的发展。从家长口中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有利于个体的教育,家长和班主任之间对教育有一个共同的反馈过程,力求达成共识。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或者是通过家访的途径来实现。我们还可以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来为自己孩子的教育出谋划策,形成多管齐下的局面,各自为学生的教育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

班主任要处理好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协作关系,班主任与其他班主任之间的协作关系,还有就是获得学校的支持、理解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协作的过程有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班主任在时间以及精力和其他方面都要做出大量的牺牲,这就需要班主任无私奉献的精神。最终的付出是值得的,换来班集体的共同进步,同学的和谐健康发展。

沟通论

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就不可能有彼此之间的理解,有效的沟通是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样也应该从有效的沟通开始。沟通既是一种策略,更为重要的还是一种艺术,其中大有学问。

“教育必须从了解人心入手”。作为教师的你,不知道学生所思所想,没有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没有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沟通就无从谈起。

谈话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在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就可以大致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的就是,我们必须明白的是,每次谈话的目的必须明确,谈话的过程应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尤其是在倾听学生的谈话中,我们要做到认真仔细地听,尊重学生。切忌漫不经心地与学生谈话,尤其是不能有一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气势,否则的话让学生极其反感,这样就达不到谈话的目的。

其实在实际中,学生是很愿意与教师谈心的,他们认为教师找他们谈心是得到教师重视的表现。笔者无论是担任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有与学生谈心的习惯。千万要记住,学生与你谈知心话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责备他们,即使他们做得不对,我们也要宽容地对待,在此基础之上帮助他们改正。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与同学们进行“笔头上的交流”。学生有什么要求或者是想法可以以纸条的形式来传达。当然教师不但要尊重他们这种行为同样要重视这种行为,尤其是让学生在自愿的情形下,你可以阅读他们的日记。记住是自愿,是真正的自愿,笔者以前在班上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刚开始同学们几乎都持观望的态度,第一次让他们自愿交日记的时候,就那么几位同学响应,后来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同学都乐意把他们的日记交给我阅读。我要做到的是他们秘密的忠实的守护者,我做他们内心话的忠实的倾听者,我对他们尊重,我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他们排忧解难,你说还有学生不和你说内心话吗?做到这一点,你与他们就达到了真正的沟通,沟通可是一门真正的艺术。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共同关心的事物,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与学生沟通就不是一件难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到后来,学生认同了你,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认可接受了你,他们就会主动地找你谈心了。告诉你他们的所思所想,你就可以真正地了解他们了。在这个时候,沟通的目的早就解决了,你所要做的是,怎样真正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的成长尽到你应该尽到的力量。

励志论

在战争中,士气是至关重要的。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战争都是由于士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还有许多的人士在成功之时,都是处于十分不利的情况,比如众所周知的汉高祖刘邦当初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就几乎很少打过胜仗,但是在最后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从而一举开创了刘氏四百多年的基业。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如行军打仗,是一场持久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样是充满艰辛的。那么士气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挫折,就不可避免地要寻找一种支柱。笔者以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励志。教师不但要激励自己,不断地对教育充满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激励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可是在实际的情形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应该充满自信,试想一下作为教师的我们都不相信自己时,我们又怎么可能让学生相信自己呢?因而,首要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先成为一位自信的教师,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再去激励我们的学生。自信其实就是一种心态,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尽情地去努力耕耘,自由收获,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吸取知识营养的过程中,并且我们还要逐步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让自己成为自己的精神原动力。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不但要学会自己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更为重要的是怎样去鼓励自己。尤其是在遇到重大的困难和挫折时,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最终把激励自己作为一种学习生活的习惯,变为自己的一种有效的生活方式。高明的教师就是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调动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的学习阳光灿烂起来,让他们有着比较好的精神状态,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让他们为了自己的人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去努力创造,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这都离不开积极的精神状态,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学会了激励自己,在大风大浪面前,我们就有能力走过去。在有利的环境下,学生就会更加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条件,不断地获得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