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32324600000052

第52章 调查研究(51)

二、宁夏全民创业取得积极成效

(一)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全民创业极大地激活了创业思想,点燃了创业激情,催生了各领域的创业潜能,为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内在动力。截至2008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16万户,比上年增长20%,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99个百分点;注册资金60亿元,增长79%;从业人员27.81万人,增长12%。私营企业3.08万户,增长3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88个百分点;注册资金624.42亿元,增长15%。全民创业指数(每万人拥有的个体工商户数)达259。民办非企业单位827个,增长13.7%;2009年上半年,全区个体工商户16.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5.7%;私营企业3.02户,增长16.2%。新增的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大部分是群众自主创办,群众创业激情星火燎原,创业潜能蓄势迸发。

(二)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宁夏经济受到较大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明显减缓,但由于全民创业行动的全面开展,城乡居民从创业得到的收入大幅增加,成为收入增长的新来源。金凤区友牧乳业奶牛养殖园区、海原县红古万头肉牛养殖园区、惠农区卉丰奶牛养殖园区以奶(肉)牛托管饲养的方式养殖,参股农民每年每头牛收入平均达到千元以上,有的高达4000元。从全区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仅增长3.5%,但城镇居民收入逆势增长,达到3540.8元,增长4.2%,增速比GDP快0.7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收入达到1182元,增长12.1%,增速比GDP快8.6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716元,增长7.7%;农民现金收入达到2310元,增长11%。

(三)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益日益显现

全民创业的开展不仅催生造就了一批小企业小老板,也有力地带动了各类人群的就业。全民创业开展以来,全区共培育小企业3625个,培养小老板4994个,创造新就业岗位3.86万个,平均1个小企业或1个小老板带动就业9人,产生了“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2008年全区新增加就业人员6.59万人,增长2.1%。2009年上半年宁夏新增加就业人员3.91万人;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7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约5000名毕业生,总量约2.2万名,通过全民创业和政府政策扶持,1.27万名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岗位。国家统计局以首府银川市为点对宁夏失业率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失业率仅为2.2%,远低于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保持了超常增长的势头,至8月底,全区转移输出71.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6.2亿元。

(四)新型经济业态不断涌现

全民创业的开展使创业领域由农业向二三产业拓展,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挺进,由特色产业向其他优势产业延伸,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领域,促进了一批新兴行业的成长。如银川市恩育堂早教中心是全区第一家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婴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填补了宁夏孕妈妈胎教、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空白。中卫市沙坡坡服饰有限公司研发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回族帽、礼拜服、盖头等旅游系列产品。银川市、原州区、隆德县、泾源县结合旅游业的发展,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收入高的农户年收入达到20万元,一般也在5万元。金凤区采取“企业+培训+大中专毕业生”网络孵化模式,通过提供“四免费一优惠”(免费房屋、免费宽带、免费使用计算机、免费培训、优惠商品价格)政策,打造了网络创业孵化园(妙妙购家庭时尚购物网),引导大学生网上开店,为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已有2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农民、失业人员申请入园。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动漫软件园和银川市青年科技创业园,开辟了科技产业发展新高地。西夏区、吴忠市、海原县采取“公司+群众”“培训—生产—装裱—销售”的学产结合和产销结合经营模式,发展刺绣工艺,产品走向国内外。

三、宁夏实施全民创业的有益启示

(一)解放思想是推动全民创业的突破点

解放思想的广度,决定着全民创业的参与度;解放思想的深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不解决想不想创业的问题,就谈不上敢不敢创业、会不会创业、能不能创业的问题。推进全民创业,关键是观念创新。全民创业无终点,解放思想无止境,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必须从解放思想入手,打破落后文化观念的束缚,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浪潮,彻底破除影响创业的各种思想障碍。克服瞻前顾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干的保守思想,树立敢为人先、勇创天下的开拓精神。克服只唯书、只唯上、不唯实,只想做官、不善谋事的官本位思想,强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干实事、求实效的敬业精神。克服故步自封、胸无大志、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树立永不自满、勤于创业的进取精神,让一切有利于全民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把一切有能力创业的人才解放出来,使一切领域的创业潜能发挥出来,全面动员各阶层把创业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放手发动广大干部群众领办创办企业,鼓励更多的人办企业、搞流通、做老板、当经纪人,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投资,让更多的农民变市民、市民变商人、打工者变老板、老板成为企业家,不断开拓竞相创业的新天地,让创业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二)激活创业主体是推动全民创业的根本点

全民创业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推动一个地区发展振兴经济最根本的原动力。当前,宁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要看到新的形势有新的要求,新的阶段有新的任务,新的目标有新的责任。要实现宁夏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就要大力倡导全民创业,激发来自于民众、根植基层的原动力,以全民创业的行动和成效,使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使区域经济尽快发展起来。一年来全民创业成功经验证明,只有全民创业才能带来全民富裕,才能缩小发展差距,才能营造干事氛围,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我们的创业意识、胆识和气魄,还是创业的规模、层次和成效,与发达地区和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要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取得更大的成效,必须要着力培育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创业主体,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率先创业”、大中专毕业生“青春创业”、农民“致富创业”、企业家“二次创业”、科技人员“知识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困难群众“自主创业”,把创业致富这台发动机装到每个人身上,让自主创业成为新时期宁夏人的主流精神,成为富民强区的最大动力。

(三)搭建创业载体是推动全民创业的支撑点

推进全民创业必须为创业者搭建好以园区为主体的创业载体,努力使其成为撒播创业种子、孵化创业项目、扶持创业人才的有效载体。实施全民创业以来,创业园(街)区建设呈蓬勃发展之势,但集约化水平还不够高,特色不够明显,承载力还不够强,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创业园(街)区建设,形成以园(街)区和商贸物流圈为龙头,现有创业园(街)区为骨干,乡镇创业园区为支撑的创业载体体系,为各类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平台。引导和鼓励高校和有条件的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园,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习;鼓励群众依托家庭住房、宅基地、临时商业用房进行初始创业,让创业阵地延伸到各家各户、各处各地、各行各业。只有为创业者“筑巢、搭台”,搭建创业载体,才能增强磁场效应,降低创业成本,使更多的人走上创业致富之路,形成“家家有项目、户户想挣钱、人人想创业”的生动局面。

(四)优化环境是推动全民创业的关键点

环境是吸引力,环境是发展力,环境是竞争力。一流的创业环境是全民创业最重要、最直接的孵化器。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要在执行力上落实“快”,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和落实率。在政策上落实“宽”,创造性地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自治区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大胆突破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给一切创业主体以更大的自由度,让各类创业主体以最低成本启动创业。在服务上落实“优”,以促进创业为己任,以服务创业为天职,着力优化政务环境,切实帮助各类创业主体解决资金、担保、用地等方面创业难题,让一切创业要素充分聚集起来,活跃起来。在管理上落实“严”,以目标考核为抓手,抓队伍,抓作风,抓考核,加强检查,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努力把宁夏打造成资本活跃聚集、人才竞相涌动、创业氛围浓厚的创业热土。

(五)创业培训是推动全民创业的切入点

想创业还要会创业,会创业才能创成业。如何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是全民创业进程中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一大课题。培训是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中心环节,只有加强培训,才能增强创业者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水平,有效推进全民创业。要搞好需求调查,采取各种方式,征询培训需求,根据需求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好教材和培训辅导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培训,使培训真正收到实效;做好创业小老板培训,围绕发展思路、政策法规、创业技能、资金融通、项目策划、经营管理、诚信守法等方面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者创办企业的能力;强化跟踪服务,对经过创业培训后的创业者,邀请各行各业专家提供指导咨询,帮助“门外汉”进入创业门槛,帮助已经创业的成就大业;加强对创业培训的统筹和协调,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场地、师资,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扩大培训的覆盖率,不仅要依托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好培训,还要依托职业院校、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展培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创业培训体系,引领全民创业向纵深发展,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主持人:****民 杨万仁调研组成员及执笔:马文兴 王明才 李仿俊 刘娟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