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049

第49章 倾听孩子的喜怒哀乐

家长们千万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要时刻注意孩子是否有好心情。只有独立、自在,充满自信心和感到内心舒适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有个妈妈说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情:

不久前她嗓子上火发了炎,很是严重,医生要求她尽量不要去说话,至少一星期不许说话。

恰好在那天,同事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嚷道:“我恨班主任,再也不要进学校见他了。”

倘若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会不假思索地严厉训斥,说不好还会给他一点“颜色”看看,但是,这一次她没能这样做,因为她实在是无法说话。

恼羞成怒的儿子趴在母亲的膝盖上,伤心地倾诉道:“妈妈,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只是写错了一个字,老师就大肆嘲笑了我一番,结果被同学们嘲笑,真是太丢人了!”

妈妈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搂着伤心的儿子。儿子沉默了几分钟,从妈妈怀中站了起来,平静地说:“我要去同学家写作业了,同学还等着我呢,谢谢你能听我说这些事。”说完就一溜烟跑了……

之后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偶然的原因,这位母亲体会到了“沉默”地聆听孩子心声中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在许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家长过多的指导和说教,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倾听他们的诉说,有人理解他们的感受;他们需要在受伤的时候、沮丧的时候、愤怒的时候或者兴奋的时候,有人能和他们一起分担或分享。

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是“要好好学习”,而对孩子那些“无关痛痒”的倾诉毫不在意。

东东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东东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仔细了解,才知道了东东不爱说话的原因。

东东以前是个很活泼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他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家长听。可东东的父亲是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东东身上,希望东东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东东的学习抓得特别紧,父亲觉得东东说这些话都没用,简直是浪费时间,因此东东兴高采烈地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整天只会说这些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东东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让你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东东一个字也不敢说,悄声地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慢慢地,东东在家里的话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加上父亲也不让他出去玩。渐渐地,他的性格也就变了。

由此可见,家长耐心倾听孩子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非常关键,仔细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加深亲子关系大有裨益。

其实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见来自各方面的无形压力,这些压力倘若得不到及时地缓解和释放,就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侵蚀,产生损害。对正在成长时期的孩童来说,伤害就更胜一筹了,有些孩子们可能会因此变得孤僻冷漠,自我封闭,对人际关系失去信任,颓废麻痹,浑浑噩噩。有些孩子也可能因此走向偏激、叛逆,对任何事情都怀有不合作的姿态,甚至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发泄内心持久的郁闷。

孩子虽然思维和心智的发展都极不成熟,但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精神世界,对事情也有自己纯真的理解和看法。做家长的只是一味地去说教“孩子应当去做什么”“如何去做”,却很少去探求“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去做”,去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一些什么。

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去倾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