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家长
32304900000024

第24章 不让孩子玩电子游戏,就是让孩子落后时代

一些家长一见电子游戏就如临大敌,千方百计地阻止孩子玩,认为孩子只要一玩上电脑游戏,就滑向了不可救药的深渊。其实任何事都有个度,电脑游戏也一样,只要控制好这个度,电子游戏并不是不可以玩。

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接触电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怕孩子迷上电脑游戏。很多家长是“谈‘电脑游戏’而色变”,各种媒体对于电脑游戏也是口诛笔伐,甚至连很多专家都说沉溺于电脑游戏是有精神病的倾向。电脑游戏真的就是洪水猛兽?真的是将孩子引入歧途的恶魔吗?

其实,家长总是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事情。我们不妨从我们小时候的事情来理解孩子们的事情。想一想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脑、电子游戏等高科技的玩意,但是,一个毽子、两个弹球都够我们玩得忘记回家、忘记吃饭。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寒冷的冬天,和小伙伴在冰天 雪地里滚铁环,两只小手冻得像胡萝卜一样红肿,当时玩得是不亦乐乎,甚至忘记回家吃饭遭到妈妈责骂的情景。

事实上,尽管时代不同了,玩的游戏也不同了,但是孩子们爱玩的心是一样的。电脑游戏之所以受到孩子的喜爱,自然是因为他们包含着巨大的乐趣,孩子应该在属于他们的童年享受到属于他们的快乐。现在的孩子缺少玩伴,游戏可以使他们享受到更多的乐趣,而且还可以熟悉电脑。因为游戏,孩子和同伴也有了交流的话题,如果你的孩子不玩游戏,别的孩子在津津有味地谈论游戏的时候,你的孩子插嘴不上,那是什么感受,你的孩子落伍了。

从本质上讲,电子游戏也就是个游戏,和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小时候玩的游戏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是更为复杂一点,科技含量更高一点。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会玩游戏“上瘾”,耽误学习。实际上,应该注意的是,“上瘾”和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孩子只是对游戏有强烈的兴趣,远远没有达到上瘾的程度,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对游戏达到一种病态的上瘾程度。从公开的报道上看,很多名人,如姚明、科比、周杰伦等,都是游戏高手,玩游戏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事业。

事实上,电脑游戏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家长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孩子们都是要玩的,不让孩子玩电脑游戏,根本就是不现实的,是根本阻挡不了的。只是很多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差,一玩起游戏就忘乎所以,影响成绩,怎样才能让孩子既能够享受到电脑游戏的乐趣,又能够自我约束,不耽误学习呢?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使孩子理解了电脑游戏,孩子就不会沉溺于电脑游戏之中。

著名的教育专家姚鸿昌教授用自己儿子的事例来讲怎样使孩子摆脱电脑游戏的诱惑。姚教授的儿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曾迷上电脑游戏。当时姚教授也曾动过强行不让儿子玩电脑的念头,后来想一想,觉得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最后,姚教授想出了一个办法,去和孩子一起玩电脑,并且是全家三口人齐上阵。玩过一段时间后,家里还组织了一次电脑比赛。结果,儿子得第一名,老伴得最后一名,他自己在中间。老伴虽然得最后一名,却很高兴。因为,通过全家学习电脑,提升儿子学习效果的目的达到了。

原来,陪儿子玩电脑游戏并不是姚教授的最终目的,他是要儿子在玩电脑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电脑知识。看到儿子把复杂的电脑程序都能弄明白,姚鸿昌对儿子说,你的数学肯定可以学好。儿子受到鼓励,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增,成绩直线上升。

儿子玩一些游戏进不去的时候,姚鸿昌问儿子咋回事。儿子说,英文提示看不懂。姚鸿昌鼓励儿子查英文词典。弄明白英文的意思后,儿子再试,一下就成功了。通过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儿子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英语。

姚教授总结道:“在玩电脑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儿子的数理化和英文成绩,而且培养了儿子的自信。”后来,姚鸿昌和儿子一起参加全国电脑大赛,在众多选手中,他们是唯一的一对父子兵。《电脑爱好者》杂志的编辑了解情况后,还专门约他们父子各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已学电脑的心得,一时传为佳话。

很多家长总是一提到孩子玩电子游戏,就紧张得好像鬼子进村了。其实,这还是因为家长习惯用“家长作风”去管教孩子,而没有考虑到电子游戏对孩子有益的一面,完全把电脑游戏放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孩子自然就要想方设法地去达到玩游戏的目的,你如果把电脑游戏当作孩子日常娱乐的一种,也许孩子就不会那么入迷了。

还有些家长缺乏耐心发现孩子迷上了游戏就大惊小怪。其实,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心,觉得一个东西好玩,开始几天肯定是热火朝天,过几天热情就会慢慢消退。其实,我们大人一样,也会迷上一些新奇的东西,如果连一个成年人都做不到,又何以强求一个孩子呢?

因此,孩子玩电脑游戏,不要动不动就认为孩子有网瘾,如临大敌,如果孩子真的有了“网瘾”,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精神方面的问题了,难道问题真的这么严重么?绝大部分的孩子仅仅是对电脑游戏兴趣比较浓厚,又何谈成为一种精神疾病?如果以对待精神疾病的方法来对待孩子,无疑对孩子就是一种摧残,反而会使孩子陷得更深,没有问题的孩子恐怕也会被逼出病来。

家长允许孩子玩游戏,并不是放纵不管,对于那些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游戏,应该尽力阻止未成年的孩子去玩。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指导,让孩子们选择那些内容健康的游戏。

家长不必为孩子们玩电子游戏而着急上火,只要孩子能够把玩游戏的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其大可不必草木皆兵。电子游戏有它可爱之处,家长不可一味地封杀,应该变堵为疏,让孩子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不要让孩子落后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