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乐心灵的感悟故事
32273500000064

第64章 祖逖的故事

晋朝乃多事之秋。然而乱世出英雄,时代也培育和造就了许多赤心爱国的仁人志士,名将祖逖,就是当时杰出的一个。

祖逖,字士稚,公元266年出生于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一个官宦之家。青年时代是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度过的。西晋末年,宗室的8个藩王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八王之乱),匈奴族刘聪和羯族石勒乘机反晋,向中原进犯,一时整个中国北部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

公元289年,祖逖23岁。他和一个要好的朋友刘琨同在司州做主簿。他们两个意气相投,很谈得来。白天,同商共事;有暇,同读一卷书;晚上,同床共寝,亲如兄弟。二人侠胆忠心,每每谈起国家形势,人民的苦难,往往心急如焚,恨无报国之机,难酬凌云之志。

一个寒冷的冬夜,万籁俱寂。祖逖忧虑国家动荡的局势,辗转反侧。久久不能成寐。他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国家在自己这一代被人灭亡,实是在莫大的耻辱,必须奋发努力,为国雪耻。他向窗外望去,只见一轮皓月当空照耀,银光满地。夜半之后,远处传来一阵阵雄鸡长鸣。祖逖猛地披衣起身,推着身边的刘琨喊道:越石!越石!你听,这鸡叫声是多么有意思呀!它是在叫我们快从睡梦中醒来,多多珍惜光阴,及早努力,做点救国救民的事业!于是,两个青年取下挂在壁上的刀剑,走出屋子,在明亮的月光下你来我往地舞练起来,从此,无论酷暑严冬,鸡叫头遍,他们就起身练武,期待着将来驰骋疆场,为祖国干一番大事业。

西晋灭亡的前夕,中原百姓纷纷南迁避难。祖逖不掌兵权,无力对抗敌寇入侵,不得已,只有把一腔爱国之心倾注在对父老乡亲的保护上。他护卫着数百家乡亲向淮泗(今江苏淮阴一带)转移。途中,祖逖热心照料同行的人,把自己的车马让给年老体弱的乘坐,把自己的粮食、药物、衣服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与乡亲们同舟共济。由于祖逖关心大家,并且韬略超人,众人一致推举他为“行主”,即首领。

他们辗转流徙,来到长江南岸的京口(今镇江),琅琊王司马睿把他征为军咨祭酒。祖逖虽然身在江左,但心中时常思念中原,总是坐卧不安,食不甘味,上任不久就多次上书,请求挥师北伐,收复中原,但却得不到回音。于是祖逖急匆匆赶到建业进谏元帝。但晋元帝只满足于偏安江左,做个皇帝,根本没有心思收复中原。由于祖逖态度诚恳,义正辞严,也不便推辞,只好采取敷衍的态度,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拨给他1000人的粮饷,3000匹布,至于兵马和武器,全让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很珍视这个名义上的封职,他整编了随同自己从北方来的乡亲,组成一支精悍的队伍,公元313年秋挥师北上,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望着滔滔东去的江水,不由得心潮起伏,热血沸腾。他站立船头,慷慨激昂地面对苍天,用木桨敲击着船舷发誓说:“父老乡亲们,祖逖若不能平定中原,再来回渡,当葬身于这大江之底!”出征的将士都被他感动了,个个磨拳擦掌,斗志昂扬,齐声应答:“愿随将军,万死不辞!”

祖逖带领人马渡江后,驻扎在淮阴(今江苏清江)。他很快招募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冶铸兵器,训练士卒,经过一番准备,便开始向北推进。祖逖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北挺进,沿途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队伍不断壮大,与敌人接触后,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消灭了数万敌寇,迅速收复了黄河以南的许多土地。

当时中原一带有许多地主武装,都设立有坞堡,霸占一方。他们有的反胡奉晋,有的联胡反晋,有的割据自守,彼此之间争夺地盘,斗争十分激烈。祖逖为了壮大北伐力量,耐心做他们的工作。他把各堡的地主头领请到军中,分析形势,晓之以大义:“现在国难当头,内斗内耗是民族罪人,联合起来,共赴国难,才是英雄。”他们听了祖逖的开导深受震动,谁也不愿意做民族的罪人,于是很快携手言和了,并把各堡的强壮青年连同武器马匹一并交祖逖调遣,支持北伐。祖逖的北伐大业得到地方富豪的支持,力量越来越大,威望越来越高。军队百姓结为一体,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较小的战役,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319年,祖逖的军队与入侵的后赵石勒部将桃豹的五万精兵决战于蓬陂城(今开封附近)。两军混战了40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泥土,派一千多士兵扛着,装作运粮的样子,送到晋营。最后又派几个士兵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桃豹在赵营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士兵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跑。桃豹的士兵抢得白生生上等好米,不待煮熟,就狼吞虎咽下了饥腹。可又想晋军粮食充足,自己即将断粮,无粮何以能战?于是军心大动,桃豹急令士兵向石勒要粮。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多头驴子运来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获。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了,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祖逖乘胜率军北进,接连攻克几座贼寇盘踞的城池。石勒不甘心丢掉中原,又派出万余精锐骑兵阻止晋军北进,结果大败。后赵士兵一看大势已去,投降的投降,逃窜的逃窜。至此,祖逖已收复了黄河以南被敌人侵占的全部土地。

中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田园荒芜,民不聊生。祖逖平定了敌寇之后,积极鼓励农民种田养蚕。不少农民已无耕畜,祖逖便命令士兵分头帮助农民耕作。房屋被烧光了,祖逖带领士兵亲自帮助百姓伐木盖房,重建家园。半年过去了,河南中原大地炊烟缭绕,五谷丰登,到处是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丰收后的中原人民置办酒席宴请祖逖将士。席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感激涕零地说:“我们老了,又回到了朝廷的怀抱,就是明天死去也可以瞑目了!”老人的话引起在坐的中原父老的共鸣,他们激动得载歌载舞,久久不愿离去。

祖逖以自己爱国爱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中原人民衷心的爱戴。正当祖逖厉兵秣马,准备乘胜收复黄河以北故土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祖逖在中原的发展引起了司马睿的嫉妒,他怕祖逖势力大了不好控制,便派亲信戴渊来充当都督,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以便牵制祖逖。祖逖为国家辛苦征战,想不到竟换来这样的对待,心里抑郁不快。不久,祖逖听说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听说朝廷内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乱成一团糟。他忧虑愤懑,加上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在病中,他还惦念着黄河沿岸的防务,亲自派人去修筑工事,以防石勒侵袭。

公元321年的一个秋夜,祖逖仰望着北方天际的星空,想到收复中原的壮志未酬,凄然长叹,遗恨而死。这年他56岁。

祖逖领导的北伐虽然半途而废,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北方民族妄图南侵的气焰,使东晋政权得到暂时的稳定。特别是他那“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的爱国主义精神,世世代代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反抗民族压迫而斗争,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