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师之初
32266000000094

第94章 以懂求不懂到懂

懂与不懂,对不同学生来说,标准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即使是懂的知识也要讲一点,这样可以调节课堂节奏。否则,在一堂课里,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所有学生都不懂,也未必有好效果。就好比发表的一个主题,大家都不懂,未必都“跟帖”。(刘作军)

我针对这个观点,是有感触的。确实,我所以要提倡课堂上讲同学们所不懂的东西,主要是因为一些课堂只是重复一些简单的东西,同学们明白的东西。对于同学们不懂的东西,尤其是同学们希望懂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很重视呢?

当然,一个课堂的进行,自然是从同学们所懂得的东西入手,以之为基础,或者前奏,延伸到同学们所不懂的东西上去。我们的课堂,一节课,如果能够讲清楚同学们所不懂的又希望弄明白的一个问题,这是很有意义的。难道不是吗?

如果同学们全都明白了,我们再将那些现成的东西再读一次,或者再说一次,实在是没什么必要的。可以说,我们如果要提高课堂的质量,对具体的一节课的懂与不懂的内容的设置是很关键的。

显然,我们在一节课里面设置的内容全部都是同学们所不懂的,而且,又是同学们所不愿意去了解的东西,或者没有必要去了解的东西,那就是没价值的。我只是在考虑,我们需要探索,同学们所懂得的内容和不懂得的内容的关系,同学们所已经懂得的和希望弄懂的内容的关系。

如果说,肯定同学们对重复已经懂得的东西没什么意见,而且以为如此进行是有质量的课堂教学,这是值得怀疑的。我们所理想的课堂教学,自然是试图对这些内容有所思考的。对课堂的内容不把握,无论是教员,还是学生,都可能是浪费时间而无所作为的。

有的朋友说,这是难以确定的问题。是的,确实是如此。不过,我们需要有这个方面的思考。如果,连这点思考我们都没有,不敢将这个问题拿出来,我们从什么地方说进步呢?

有问题是不要紧的,即使是暂时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对同学们不够了解的老师,对这样的问题,当然是很反对的。我们很多教员的上课就是自己设置了一系列内容,不管同学们懂不懂,自己说了,就算成功了。这是不对的。

有的时候,一节课,很多同学有现成的资料,或者说已经很清楚一些问题,那自然是有一些配合的,甚至是表演(比如一些假气氛下的公开课),这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实在一点,对待教育教学。

如果我们实在一点,我想,无论是教员,还是学生,都是可以进步的。在对待学习内容的态度上,我们是需要积极地追求新的发现与领悟。可以说,课堂是以懂求不懂,并解决这个不懂,以达到懂的程度。我们需要这样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