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师之初
32266000000025

第25章 教不好的学生,教不好的教员

中国不乏这样的教育专家,号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另外,与之针锋相对,有朋友说,中国的师生比例,老师水平、教育程度先天地决定了教育必然有一定的粗放性。这是很有道理的。

第一,师生比例。就我所在学校,九百多个学生(即算九百吧,整数),只有二十个教员。不说别的,就说其中一年级,四个班就有三个是超过一百人的,另外一个班也是九十七人。

一班级配备的教员多少个呢?假设这个班的教员就只是做一个班的工作吧,就只是七八个教员而已。可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三个年级的学生,九百多学生,这些教员只是教这一个班?不是这样的。有的教员要上四个班的课,有的教员要上七八个班的课。

如此,这样的教员能够记住几个学生的名字呢?前边有老师说了个笑话,说是有一天某学生去还他的钱,他居然不知道这个学生是哪个班的了,他所教的班太多了嘛!

第二,教员的水平。有的朋友不怎么重视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教师队伍有很多是大学毕业的。可是,大学毕业也不是什么水平高的表现。大学毕业并不等于你的教书的水平就高,就一定能够教好书,否则,很多地方就不会树立门槛: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考试了!

教员的水平,最近牵涉到教师的成长一类的话题。实际上,这些话题都是针对教员提升其水平(尤其是教育教学水平)的。这个水平是和具体教员的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的。

不过,我总是以为,你水平再高,如果是在一百个学生以上的班级,如果是教师紧缺的地方,你还是不一定能够做好你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如果将这些方面综合起来看,问题就多了。

第三,基础教育阶段的粗放性质是严重地存在的。虽然我们很多地方的学校每个年头都在做自己这个学校的升学情况怎么良好的广告,但是,另外一面,除开那些升学的学生,这些学校放弃了多少学生呢?或者说,忽视了多少学生呢?

比如,有个学校说自己学校考上了四十个重点高中,到处挂宣传广告。可是,除开这四十几个学生以外,还有好几百个学生都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呢。又比如宣传自己学校考上多少重点大学的……

这只是升学。如果我们再延伸一下,看看近年来从学校出来的学生的成长,这就更能够反映出教育的粗放性质了。

说这些,实际上,是指出一些专家的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我们完全可以鼓吹同学们可以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是要尊重现实。我们需要从现实出发的。有教不好的学生存在,更有导致教不好的因素存在。当然,也有教不好的教师存在。所以,我们说教师是需要在教书过程中继续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