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师之初
32266000000014

第14章 抱怨环境是不必的

我们有很多教员是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新到乡村中学或者小学做事的。这样的情况,近几年似乎是特别多的。如果说,这些人中间都没有什么抱怨,都是很心甘情愿的,就不是很确切的。

这也不能够责怪这些大学生。为什么呢?确实是这样的,大学生在城市读完大学,有的进了城里的工作单位,有的进了乡下,这是不够平等的。如果说,所有的毕业生出来以后,都进了城市,或者都进了乡下,那自然是很是一致,也就没有人有意见了。

有的地方,有的人利用人情或者别的什么糟糕的关系,就可以想办法在城市里教书,有的就不行了,没有什么关系,就只好到乡下教书。如果说到乡下教书的大学生就什么都低级,这当然是不对的。正如说进城市的学校教书的大学生就高级一样荒谬。为此,这个事实上的不平等,让很多年轻的教员有意见。

抱怨归抱怨,工作还是要做的。只不过有的人常常说自己有关系的话,就怎么样怎么样。如果我们整个社会都讲这样那样的关系,那就很糟糕了。中国的社会,尤其是针对知识分子的,是需要一点公平公正公开的,如果没有这个方面的精神,那就容易出现严重的社会风气问题。

这些知识分子一发表不满意,很多人就容易表示认同,尤其是部分地方事实是如此,就更让人寒心。我们出来的那一年,也是这样的。有两个人进了乡下的初中,别的人都是城市或者镇上的中学,其中一个就是我。当然,我本来是乡村的孩子,有个工作做着就很不错了,我没什么抱怨的:反正,在什么地方教书,也是教书。

另外一个年轻人就很不满意,说随便什么课程都是可以的,就是没进着好的单位,不舒服。论心理舒服,谁就真的舒服呢?我看,一个人确实满意自己的现状,是很不容易的。

这样的情绪一闹起来,一年两年都不容易稳定自己的情绪,不容易深入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上,抱怨不要紧,主要是手头上的工作又是不得不做的。如果手头上的工作没做好,却是常常抱怨环境的人,那么就容易引起周围的人议论。

我们还不如做好自己现在的工作。反正,抱怨,也不能够赢得新的环境,换得新的工作。假设,我们抱怨几句,马上就改变了我们的环境,或者新的工作就让我们去做了,那倒是可以的。

我们需要从现实的工作做起,这是我们的现实。不管怎么说,有工作做,总比没工作做好很多。如果一个大学生毕业了,没工作做,那可是很不舒服的。有工作做,虽然环境不好,虽然艰苦一点,或者物质精神上的收益不大,这对我们都是一件好事。

如果我们只是抱怨,甚至因为抱怨,耽误了我们现在的工作,这既体现出了我们不满的情绪,更反映出了我们对待现实工作的态度。试想,这些环境艰苦一点的工作,我们不愿意做,人家难道愿意做吗?大家不愿意做,这样的工作就不存在了吗?

如果我们不愿意做,这个工作就消失了,这个地方就不存在了,那倒是好的。可是,不是这样的。我们不愿意做,这工作却是需要人来做的,却是存在的。地方艰苦,是存在的,是现实。我们抱怨有用吗?我们只有行动起来,逐渐改变这样的环境。

如果我们没有实际的行动,这样的环境能够改变吗?我看,不仅不能够改变,甚至会变得更糟糕。我们舍弃一个比较艰苦的环境,就等于舍弃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需要注意的。都知道好环境对我们的作用或者意义,但是,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现在在这些环境里面生活着的生命呢?他们是不是更需要走出这样的环境呢?他们要改变这样的环境,不学习吗?

我们做教员的,就是要教书,把我们所了解的东西尽力给同学们讲,改变旧环境,建设新环境,追求新的幸福的物质精神生活,这才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我们自己要追求好的环境,好的物质精神生活,那不是太片面了吗?

不教书,改做别的事情,在现在,好的物质精神生活是更容易获得的。我可以这样说,也看见一些人这样做,而且成功了。我们如果太以自己为中心,这就容易悖离我们立志做教员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