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师之初
32266000000121

第121章 由面子而实质论

一个人在美国违了规,当然有人写起文章来说问题,而且主要集中在国内。那依据大抵是这个人在国内没怎么受到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该是要把美国规矩讲透彻的。可是,中国却是中国,并不是美国的附庸。近几年,远不只是在美国,在其他(中国以外的)国家有中国人参与的地方,就有一些忧国忧民的中国人发表高深的见解。

国人在外国违反了外国的规矩,这是中国的过错,尤其是这些在外国犯了规矩的人的父母、他们的老师有了问题,甚至整个中国人都有了问题。于是,有学问的人就深思起来,如何改变这个状况呢?

我如此说,并不是专门维护在外国生活的中国人,也并不是以为那样的违反规矩是很光彩的事情。我只是以为,以如此现象做依据,来谈中国教育,似乎并不是很理性的。对中国教育问题,有很多朋友,从各个侧面进行解剖,不过有实际意义的办法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指责中国教育的成分大一些,而推动中国教育的成分少一些。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这些有学问的人在立论的时候并不曾乜斜一下眼睛看上半眼的。对家庭教育的奢望,是一些有学问的人所主要提倡的。可是,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其中可能提供的家庭教育有多少呢?

家庭中的成年人对其自身的进步有过关照吗?要清楚:中国现在的家庭中间,并不都是知识分子家庭。有学问的人对这个现状并不重视,成年人有一些现象实在糟糕。甚至在一点上,有的地方宣传小孩不可以做的事情,成年人随便做都没人禁止的。成年人的特权是很高的。你说这个情况,小孩的成长究竟在什么样子的环境里面?我对这个问题如此解说:事实上是如此的,理论上却不能这么说。也就是说,实际和理论完全脱节,很严重的脱节。

成年人在家庭中影响自己的孩子,在社会上影响别的孩子。如此,谈什么教育?学校教育在家庭和社会的阴影下徘徊,艰难地和孩子一起面对。你说书上是如此地讲述,可是孩子说爸爸怎么做的妈妈怎么说的,你如何对待呢?这个时候,有的家长或者社会人士只看学生成绩,别的不管。学生受到家庭和社会两重影响之后,能够集中精神信任学校教育,那就是很好的学生了。

所以,老师们在讲好的言行举止,好的追求的时候,有学生嘲笑,这是很正常的。这是现实问题。有的朋友以为,我们的学生是一张白纸,这是极端错误的。这个时候,应该宣告一张白纸的时代终结。如果仅仅只有教员知道这一点,而家庭与社会不知道这一点,那么很多不在教育一线的朋友写起言论来,可是要将学生理想化,将教师妖魔化的。这并不是诉苦。

我们如果以为学生受到的影响仅仅是学校所施加的影响,这是极端错误的。现在还有许多的家长宣称孩子最听老师的话,这是不一定确切的。有的学生可能听一些,有更多的学生并不听老师的,甚至和老师对着干。你说做一个理想的人,讲究一点精神吧,他马上就可能说什么假清高。你作为教员,对学生的精神成长要负责的,好,你能够负责多少呢?

源头问题论者出现了,好,我们来解决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我们前面就说过,社会以及家庭对其自身的教育很重视吗?有的知识分子自然以为是非常重视的,可是,具体到广泛的农村家庭,大范围的社会里面呢?在这个时候谈素质,有点早的。

我深信有很多老师是天真地走在一些家庭与社会言论所造就的境界里面:学生是一张白纸,你好好地教吧。这样说,肯定有很多学生满意,很多家长满意,很多社会人士满意,这毕竟说的是很好的话嘛。好话,就是容易被推崇的。

好话,却不一定是实话。说实话的人在什么地方呢?说实话的人,在中国是很智慧的,懂得尊重面子。比如,有中国人到外国去违反了规矩,那为了照顾面子,就是需要反省中国人的素质的。实际上,不发生那样的事情,尤其是不发生在明星身上,会有对素质的反省吗?不,我相信是不会有的。一如不看见女性乱穿衣服,就没什么思考一样。

我不是说这些反省不对,只是说,我们大致都是等到事情发生了以后,带起哄性质地来号称反省,或者做学问。如果要显示学问,那该是一个常在的状态。或者说,解决问题,需要解决关键且实质的问题。我私下里以为,国人到外国去违反了规矩固然很没面子,但是只做表面工作,不深入实质考虑问题,是很虚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