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女孩手册
32149700000070

第70章 教女孩学会与人分享

西方有句谚语“Sharing is caring”,意即“与人分享则是关心照顾别人”。在西方社会、学会与他人分享是一个小孩子从小就学习的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之一。那么如何教会女孩学会分享呢?

有位母亲的教育经验是这样的:

我总会在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女儿学习分享。例如,我会时常有意地创造“分享”的情境。平时我绝不让女儿吃独食,因为这样做,会让她养成自私的习惯,所以每次吃东西的时候,女儿并没有得到特别优待,她和每个家庭成员吃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记得有一次我把一盘糕点放在桌上,然后对女儿说:“我们一起来吃点心吧,这是你的,这是我的,这是爸爸的,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有时和女儿一起玩玩具,我也会有意地说:“我也想玩,我们一起玩,好不好”或者是“我什么时候可以玩”、“好了,现在该我了,我们一起玩……”每当女儿做出慷慨的行为时,我都会给予她适当的表扬和赞美,并用一些特定的词汇如“分享”、“好朋友”、“快乐”、“慷慨大方”等,以便让她从小就了解这些词的表面含义和重要性。

另外,在其他社会场合中,我也会多鼓励女儿和别的小朋友交往,并给她制定了一些规则:只有她答应与小朋友分享,我才邀请客人来;不愿意分享的玩具,我会暂时放起来,直到她想分享的时候才拿出来等。当然对于女儿特别钟爱的东西,我会在客人来之前收起来。

这是一位理智而又聪明的妈妈,她深知分享对女儿的重要性,所以尽心尽力地教导女儿如何与他人一同分享,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女儿付诸行动,以便女儿在真实感受与他人分享的喜悦的同时,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

分享作为一种美德,它所包含的东西很宽泛,除了孩子日常接触的吃的、喝的、用的等有形的东西,还包括思想、情绪、创意、意见等无形的东西。因此,尽早教会女孩学会分享,不但可以增强她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可以提升她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都会为她未来的人际关系“添砖加瓦”。

方法一:利用日常情境让女孩进行分享体验

父母是与女孩关系最为亲密的人,其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和对待生活及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女孩产生影响。因此平时父母就要做个有心人,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事讲给女孩听,让她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女孩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渐渐地你会发现,女孩也会把家中一些高兴、伤心的事,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分享给家人听,让大家一起感受她当时的情绪。

小蕊是一个有些内向的小女孩,平时总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玩。父母担心女儿长此下去会得自闭症,于是决定多抽出时间和女儿相处,并且总是有意无意地给女儿讲述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事情,例如邻居张爷爷种的花开了,小美和乐乐参加了小区的中秋表演,李奶奶养的狗突然死了,等等。慢慢地父母发现,小蕊对他们讲的事情越来越有兴趣,而且也愿意把自己遇到的事情讲给父母听,每当这时父母都会适当地鼓励和表扬女儿。一段时间,小蕊开始走出自己的房间,去外边找其他小朋友玩了。

方法二:利用同伴交往培养女孩的分享行为

有位教育专家曾说:“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的确如此,年幼的小女孩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往往表现出不稳定的分享行为。

例如,女孩当着妈妈的面愿意与小朋友分享玩具,而等妈妈一走,她就立即抢回自己的玩具,这可以说是一种假分享行为,说明女孩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因此,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女孩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她参与集体活动,启发女孩学会与他人交流、磋商、协调,引导女孩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方法三:通过外部激励,强化女孩的分享行为

没有孩子不喜欢表扬、赞美和奖励,所以当女孩表现出分享行为时,父母要及时用鼓励、肯定、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女儿的分享行为,这样她就会感到愉快和满足,感受到大人的尊重,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直到将“分享”转化为自身意识。所以,女孩分享行为的形成需要外部激励来强化。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心理专家李子勋认为,要想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关键在于:

1.分享对于女孩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关系到女孩的健康成长。

2.多创造一些孩子能够参与与分享的情境。

3.增加孩子们在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她把自己的东西与其他小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