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探索与发展
32068700000092

第92章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肥城市财政局 张风辉 王岩岩

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不断加强完善,但目前的管理仍不够深入,特别是县一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处置管理、放松使用管理、忽视购置管理和重存量调整、轻增量监管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肥城市国有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占到国有资产总量的84.75%,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发挥职能作用的重大经济支柱。肥城市国资管理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历程,已基本纳入了正常化、规范化,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本文将结合肥城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一、存在的问题

(一)执行会计制度不规范、不明确。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一是执行会计制度不规范。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从核算上对经费的收入、支出账都算得很明白,但对资产的增加、减少核算不严肃、不规范。例如,购置固定资产时只进行了经费支出的账务处理,而没有及时再转增固定资产。特别是基建工程,工期长、付款次数多,即使工程决算完了,单位还外欠工程款,什么时间转增固定资产难以确定。二是执行会计制度不明确。例如,单位职工房改房的账务处理问题,财政部2001年就印发了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会计处理的规定,财政部门也已逐级转发。但对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致使很多单位长期挂账,没有及时地参照处理。

(二)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具体表现为:有些单位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列入固定资产账,这样就有一部分资产成了账外资产,无人管理,处置时不上报、不审批;有些单位接受其他单位的捐赠资产,不入账,视为己有,用完了自行处置;有些单位拆迁、报废资产,不报告,不办手续,有账无实。还有其他一些问题,致使国有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管理混乱。

(三)日常管理不完善、账务处理不及时

一是日常管理不完善。通过这次资产清查我们了解到,虽然大多数市直单位设有固定资产明细账,但部分单位存在不及时记账的问题。有的单位只设总账进行核算,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乡镇政府机关大多数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基础工作和日常管理不完善。二是账务处理不及时。部分单位虽然根据市政府安排进行了资产调整,但相关单位没有根据资产管理规定办理交接手续,致使单位无法进行账务核算。这次统计中还发现,尚有部分单位没有根据上次资产清查的结果及时进行调账。如教育部门部分学校就存在该类问题。

(四)职责缺失,配置资产的职能无法落实

从目前的管理模式看,财政国资管理部门只行使资产的处置权,而没有落实资产的配置职能,现在没有统一的标准、谁想买啥就买啥,造成资金开支增大,不能很好地管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形成国有资产不必要的浪费;还有资产调剂方面,有些单位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过剩、闲置,而有的单位没有办公用房,设备紧缺,还要政府拿钱租赁办公场所。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

(五)监管手段单一,资产管理手段落后于实际

目前,肥城市国资管理部门用于行政事业资产的监管手段主要是产权登记、资产处置审批、清产核资等,基本局限于资产处置环节,而无法管理单位的资产“入口”。同时,各单位的资产管理是否到位,并不影响财政资金分配部门对他们的年度资产预算安排。管理的好与坏,对下年底资金预算没有影响,无形中使单位只注重资金管理,注重资产的购进,而不在管理上下工夫,致使各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六)房产管理及车辆管理存在漏洞

房产管理方面,主要是已完工投入使用的房屋没有及时入账。车辆管理方面,一是擅自处置。按照国家和上级的有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转让、报废、报损机动车辆应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才能予以处置并进行账务处理,但仍有不少部门、单位管理松弛,习惯于对单位使用的国有资产“说了算”,随意调拨、转让国有资产。自行转让汽车往往易发生低价处置、“暗箱”操作、过户手续不全等问题,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隐患。二是车辆来源复杂,有的车辆产权不清晰。

(七)经营性资产和收入管理需要加强

统计报表显示,截至2009年底,单位资产中用于经营性的资产总额为1123万元。管好这部分资产,可以增强单位自我创收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增强经费保障能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中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机制不完善,预算执行监督、财会管理没有与经营性资产监管相结合。(2)经营性收入不能及时、足额上缴。目前虽然明确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财政专户,但在具体征管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如单位经营性收入的具体范围界定不清;对经营性收入的征收主体尚不明确;经营性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后,其支出管理尚不明确等。

(八)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资产管理越位的问题

突出表现为:有的单位,尤其是主管部门越权擅自行使本应属于财政部门行使的资产管理权,随意报废资产、随意调拨资产、随意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等。还有部分单位办公用房临街,单位擅自将门面房对外出租,租赁费自行支配,没有遵守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二、加强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保障机关正常运转的需要。下一步,要根据上级的政策和管理要求,结合肥城市情况,研究制定肥城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总体思路是:一是明确工作职责,研究制定管理制度;二是抓好存量资产的管理,利用资产清查的资料和管理软件核实单位的存量资产,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利用财政预算管理的平台,实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与政府采购相结合,抓好增量资产的管理;四是实行统一资产处置,严格审批手续。

(二)明确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到位是管好行政事业资产的前提条件,必须明确财政国资管理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专职主管部门。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各行其职,不缺位、不扯皮。应当将资产的配置、调剂职能明确落实到财政国资管理部门,明确调剂调拨的权限,可将闲置的资产跨行业、跨部门调剂使用,使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的利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完善制度建设

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县级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资产产权管理为基础,以资产配置为核心,以资产处置为关键,制定一整套可行的制度办法。目前,经过我们的反复研究,已制定公布了肥城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从制度建设、资产处置、资产评估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肥城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正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四)积极推行资产信息化管理

从省市情况看,凡是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工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单位,基本都应用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资产。实践证明,各项资产管理目标、制度、措施的落实,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为前提。要进一步完善财政对单位的管理流程,规范单位资产基础信息体系,夯实单位内部管理基础。通过信息系统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推广,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提高单位资产管理数据质量,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手段,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法和模式。

(五)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是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资产管理工作的难点。要按照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省厅拟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肥城市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公共房产统一管理、公开招租的制度,防止低价出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完善资产经营收入管理制度。单位使用有形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内部经营产生的收入都应做到应收尽收,及时、足额收取。同时,资产经营收入要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上缴财政专户,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杜绝隐瞒、截留、坐支、挤占和挪用资产经营收入。

(六)进一步加强产权证件的管理

土地使用证、房权证、行车证等都是确定产权归属的有效法律证明,也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今后,应结合资产信息库建设和统计工作的成果,在研究制定肥城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时进一步对产权证件做出详细规定,提出明确要求,该办证的都要做到证件齐全,确保权属明确、证实相符。针对资产实际占有情况,本着简约、实用的原则,重新确权,换发新版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七)加强监督检查

要加强对资产的“入口”管理,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资产清查和评估等管理工作纳入信息化系统,实现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资产动态监管,资产管理应与部门预算审核、政府采购、会计核算紧密配合,全程跟踪监管,使财政整体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要与纪检、审计、财政监督检查等部门一起加大监督力度,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内容纳入日常审计、监察范围,使之成为常规的监管手段。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占、私吞国有资产的违法行为,对那些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无视管理法规,随意购置、处置国有资产,低价处置国有资产,隐瞒、逃漏国有资产收益,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浪费、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进行处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