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探索与发展
32068700000079

第79章 如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联动管理机制

滨州市无棣县财政局 吴兴本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统计报告等多个环节,而且由于资产使用单位众多、资产分布广泛,所以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从实际情况看,这项工作如果单靠财政部门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好的,只有联合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联动管理机制,才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才能将工作切实抓出成效。现结合县级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联动管理机制的问题。

一、创新体制,健全机构,整合力量是前提

按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但有关职能部门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管,由于职能交叉、职责不清、部门之间不易协调,所以造成资产管理体制不顺,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自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分设后,目前县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投资兴办的实体性企业)出现了真空。县级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被削弱。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健全县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是实现国有资产联动管理的前提条件。

如何创建县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通过几年的探索,各地都有一些好的模式和经验。笔者认为,建立“决策—监管—占有使用(运营)”三层组织构架的体制是比较科学、有效的办法,即按照“政府所有、分级管理、授权使用(经营)、分工监管”的原则,县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和各使用单位专职机构三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本级国有资产管理最高决策机构,即决策层,其职责是对全县国有资产管理行使综合领导权,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决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国资委主任一般应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包括财政、发改、监察、审计、国土、城建等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

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办),作为国资委办事机构,主要行使监管权,即监管层,对国有资产使用、经营工作实施监督,同时负责国有资产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统计评价、调剂、划转等基础性管理工作。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可作为县财政局的内设机构。

各单位资产管理(运营)机构,按照授权,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使用和管理,并承担保值、增值责任。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数量多,单位资产规模较小,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可按行业或区域划分几个大的资产管理中心,占有资产较小的单位不再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也可将单位资产管理机构设在单位后勤或财务部门,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人。

通过三层组织构架的设立,把各职能部门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能,及资产所有者和占有使用者有机结合到了一起,从而实现自然有效的联动。

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基层管理工作是关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广泛分布在各占有、使用单位,长期以来一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观念的偏差,那就是各单位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概念不清,将国有资产“部门私有化”、“单位私有化”,再就是重钱轻物,只重购置,不重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家底不清,随意购置,随意处置,管理混乱,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损失。因此抓不好基础管理工作,不能对占有、使用单位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国有资产管理将是一纸空文,联动机制更是无从谈起。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强化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联动管理的关键。

从目前基层实际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多数是非经营性资产,但也存在行政事业单位所创经济实体、对外投资等经营性资产,由于资产性质不同,可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管理办法。

对非经营性资产的考核和管理,以国有资产安全为中心,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全责任管理办法》,各行政事业单位设立国有资产专门机构和专职国有资产管理员,明确责任,在对单位资产进行彻底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各单位资产电子台账,实行动态化管理。年初由县国资委与各单位法定代表人签订《国有资产保全责任书》,国资局负责日常监管工作,年终对各单位国有资产保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考核和奖惩意见,报国资委批准后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所属经济实体及对外投资,按有关政策积极推进经济实体与挂靠单位脱钩工作,对暂时无法脱钩的,应与县属国有企业一并纳入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按照经营业绩对实体税后利润进行分配,对实体(企业)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办法,同实体经营业绩直接挂钩。

三、积极协调,部门合作是做好国有资产联动管理的有力保障

在创立起好的体制,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同时,做好部门的协调工作,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打通财政内部各环节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部力量的介入。一是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将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和支出纳入部门预算,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在资产配置环节,要求各单位年初编报资产配置计划,报国资监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按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年度部门支出预算,凡未列入年度预算的,资产购置一律不得列入单位支出。在收入管理环节,制定《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将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处置收入、对外投资等收入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做好清查摸底的基础上,年初编制各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计划,列入年度预算。在非税收入项目下单独设立“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账号,国资监管部门对单位收入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监管。二是做好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财政部门要从整顿财政秩序、规范会计核算的高度,抓好国有资产核算工作,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资产台账,并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积极推进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实现资产动态化管理。充分发挥地方财政部门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严把资产购置、处置关,凡不按规定不经审批购置的资产一律不予入账;不按规定私自处置的资产一律不予核销。三是做好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的结合。推行“政府采购审批流程”,在单位申请购置资产进行采购前,首先必须通过国资监管部门的审查,国资监管部门根据单位存量资产状况和定额情况,决定是否批准购置。经国资监管部门批准购置的资产方可进行政府采购,资金管理部门方可拨付资金。四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同政府审计的结合。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政府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审计计划,通过财政同级审计,单位负责人责任审计等形式,对财政部门和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和剖析,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作用,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上水平。五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同社会中介的结合,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中引入中介机构进行考核审计,国有资产处置按规定必须公开、透明,委托拍卖机构进行公开拍卖,阳光操作,等等,都是社会中介在国资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总之,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联动管理机制,必须在创新体制、完善制度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力量,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